寶寶嘔吐了,是怎麼回事呢?
嘔吐是由於食管、胃或腸道呈逆蠕動,並伴有腹肌強力痙攣性收縮,迫使食管或胃內容物從口、鼻腔湧出。可分為:
1.消化道器質性梗阻:食管、胃或腸內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嘔吐。如先天性消化道發育畸形(不同部位閉鎖或狹窄);稍大的孩子則多為後天性腸扭轉、腸套疊、腸梗阻(如常見的蛔蟲梗阻)。
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腸炎、胃炎、闌尾炎由於炎症對於胃、腸的刺激,可呈反射性嘔吐,常伴有腹痛、惡心、腹瀉、腹脹。
3.身體功能異常:如果發生全身性感染或代謝障礙等情況時,常伴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腹脹等中毒症狀。
4.腦神經系統疾病:如發生顱內高壓症狀、腦膜刺激征或顱內占位性病變,能引起中樞性噴射性嘔吐,嘔吐前並不惡心,但伴有頭痛、嗜睡、昏迷、驚厥等其他神經性症狀。
5.中毒:毒物對胃腸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導致嘔吐。
新生兒嘔吐又是怎麼回事呢?
臨床常見的與內外科疾病有關的新生兒嘔吐如下:
羊水吸入:由於羊水大量吸入,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生兒常在生後不久即出現嘔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帶少量血性液體,但一般情況良好,對於羊水吸入導致的頻繁嘔吐可用1%的蘇打水洗胃。
幽門痙攣:新生兒時期由於幽門功能暫時失調常在喂奶後不久出現噴射狀嘔吐,臨床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塊,時好時壞。對於幽門痙攣,可以用1:1000阿托品在吃奶前5-10分鐘滴入口內,先從1滴開始,逐步增加,最大量不得超過4滴,直到小兒出現面紅為止,一般能獲得明顯療效。
新生兒便秘:新生兒一般生後10小時內開始排出胎糞,如果生後數日排便極少或胎便排出時間明顯延長,臨床也可出現腹脹、吐奶。對於新生兒便秘可以用生理鹽水灌腸,一旦大便通暢,腹脹和嘔吐常隨之緩解。
感染因素:是新生兒嘔吐最常見的原因,除了消化道本身感染如流行性腹瀉、肝炎等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也是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常見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兒嘔吐的發病中常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危害極大,我們應該特別引起重視。
食道閉鎖:新生兒生後即發生劇烈的嘔吐,吃啥吐啥,常吐出象螃蟹吐的泡沫狀液體。
幽門肥厚性狹窄:臨床常常在生後2周左右出現嘔吐,進行性加劇,常表現為噴射性嘔吐,但吐後仍有饑餓感,由於頻繁嘔吐,新生兒常出現脫水和營養不良,腹部體檢時,可以摸到棗核樣的塊物。
腸閉鎖:生後1天內常出現持續性嘔吐,吐奶後症狀常有所緩解,但吃奶後幾小時又開始嘔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膽汁和糞便樣的液體。
腸旋轉不良:生後數日內常出現間隔性嘔吐,時輕時重,嘔吐物可為奶汁或膽汁。
先天性巨結腸:生後無胎便或有頑固性的便秘,臨床常伴有進行性的腹脹、嘔吐。
小兒嘔吐按摩手法——
一、寒吐:喜熱惡寒,神疲肢冷,面色蒼白,食入不化,嘔吐次數多而吐出物少,無酸臭氣,朝食暮吐。
![]() |
寶寶受傷後父母要怎麼辦
寶寶碰傷頭部怎麼辦?寶寶被燙怎麼辦?寶寶受傷後父母應該怎麼辦?..小編就為你詳細介紹下。 孩子在家因發生意外而受傷,是非常常見的,但意外發生後,家長不但需要冷靜,還需要學習正確的處理方法,以免給孩子造成二次傷 |
![]() |
新生兒肺炎的概述
西醫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據報道其發生率占活產嬰兒的15~20%,死亡病例的20~30%。臨床特點為彌漫性肺部病變及症狀不典型。主要分為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兩大類。後者於宮內、分娩過程中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