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孩子玩著玩著會說他肚子痛,有的痛時用手捂著肚子,趴在床上或蹲在地上,哭叫肚子痛,更甚者則面色蒼白。這時通常家長就急急忙忙領孩子去醫院查這看那,結果孩子自己一會就好了。
“其實孩子這種腹痛,大多屬於兒童‘生長痛’范圍,這在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是常會發生的。腹痛不都是病,家長這時如果能及時給孩子肚子按摩-會兒,並給一些語言安慰,多數孩子很快會情緒穩定,肚子不痛。”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健教科主任於淑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據悉,‘生長痛’屬正常的生理現象,多見於2--12歲的兒童,胃腸疼痛可在-段時間內反復發作,每次時間較短,發作的次數與程度因人而異,其疼痛的部位多以臍周為主。疼痛沒有一定的規律性,疼痛的程度也不一致,輕者僅為腹部略有不適感,重則可表現為腹絞痛,甚至可出現惡心和嘔吐。在-般的情況下略經處理,疼痛很快即可緩解,緩解後兒童的情緒、精神狀態、飲食及其活動均恢復正常。
兒童為什麼會出現‘生長痛’呢?於淑萍介紹,由於兒童期生長發育快,使機體的血液供給發生一時性的供給不足,腸道在暫時缺血的狀態下,出現腸痙攣性的收縮而引起的疼痛。另外也可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腸神經抑制作用不協調,而引起的腹痛,所以醫學上又稱為兒童“腸痙攣”。
既然兒童生長中胃腸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是無需特殊的治療,但在日常工作中,兒童發生這種腹痛的現象,還是應該給予簡單的處理,即按摩腹部臍周圍為主,用手掌以臍為中心,用順時針輕而緩慢的按摩腹部2至3分鐘,則可緩解。也有個別兒童一時仍不能緩解,則可按摩腹部的中腹穴、天樞穴及足三裡穴(中腹穴在臍上四寸處,天樞穴在臍旁兩寸處、足三裡穴在膝下三寸胫骨外緣約一橫指處)。經按摩以上幾個穴位,一般均可得到緩解。
此外,生活中要注意別讓孩子腹部受涼,少吃冷食,這都是誘發腹痛的原因,尤其在夏季。腹痛的原因很多,不能將所有的兒童腹痛,均誤認為是‘生長痛’,必須注意鑒別。如果患兒腹痛的時間持續較長,用手按摩時疼痛加劇,或懼怕觸摸時,應考慮是否患有胃腸炎、腸套疊、蛔蟲症等其他疾病,此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以免延誤治療而發生意外。
![]() |
怎樣治療小兒腹瀉
1.風寒性腹瀉。是由於孩子受涼而發生腹瀉,症狀為大便色淡、稀薄、臭氣少,還伴有發熱、鼻塞、腸鳴腹痛等症狀。中醫上可用艾葉煮水泡腳,泡至全身出汗,把寒氣排出體外,多喝溫開水,多注意休息 |
![]() |
媽媽需注意的六大兒童營養誤區
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小朋友當然少不了各種營養,這一點相信每個媽媽都知道,但並不是每個老媽都知道孩子到底要如何補營養。補營養並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貴越好,甚至並不一定要依靠各種形形色色的營養保健品。 在給孩子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