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可以引起小兒急性腹痛?
1。胃、腸痙攣症:多發生在較敏感的、神經型不穩定的小兒。腹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正中或臍周圍。腹痛時常伴有惡心、嘔吐,多發生在進食前後。有反復發作史,發作多與情緒及受冷有關。處理:發作時需休息,局部用熱水袋熱敷。如仍不緩解可加用鎮靜和解痙藥物。
2。急性腸炎、痢疾:腸炎時大便呈水瀉狀,或稀便帶粘液,腹痛部位往往在左下腹。痢疾時糞便帶膿血,腹痛部位常在下腹部、左下腹。腹痛時想大便,但又解不出大便(裡急後重)。病情重者伴發熱、脫水等症狀。一般經糞便檢查後就能夠確診。處理:病兒用過的便盆應與其他便盆分開,經消毒後才能再給其他孩子使用。患兒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對健康兒應加強飯前、便後洗手的督促。
3。蛔蟲性腸梗阻:腹痛部位在臍周,陣發性加重。以後出現嘔吐,可吐出膽汁和蛔蟲,病兒肛門不排氣,便秘。腹部可以摸到包塊,可活動。處理:應及早送往醫院外科診治。
4。急性闌尾炎:腹痛部位開始是上腹部,以後逐漸轉移到右下腹。表現為右下腹持續性疼痛,局部檢查有固定壓痛,並伴有惡心、嘔吐及發熱等症狀。因疼痛不象陣發性腹痛那樣表現明顯,所以在較小的孩子常說不清痛處,檢查時也不易合作,往往造成診斷上的困難,故應提高警惕。處理:觀察期間應讓孩子臥床休息,同時注意觀察腹痛性質、部位的變化,有無固定壓痛部位,以及其他症狀。如腹痛等症狀持續半天不見緩解,應去醫院外科診治。
孩子急性腹痛要注意什麼問題?
腹痛在小兒時期也很常見。其中一部分系由於腹內髒器的器質性病變引起,如發炎、穿孔、破裂、梗阻、套疊、扭轉、絞窄等,醫生稱這些情況為“急腹症”,需作緊急處理,如誤診漏診很容易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當孩子急性腹痛時,不能疏忽大意。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小兒發生腹痛,首先應臥床休息,在腹痛原因未弄清楚以前,禁止使用任何鎮痛藥。在未能立即送醫院診治之前,應注意仔細了解並觀察腹痛的部位、性質、程度,以及其他伴隨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瀉、便血、發熱等。
2。注意有無急腹症的指征:陣發性腹痛,同時在腹痛部位有固定的壓痛,常提示為腹內某髒器的病變。如闌尾炎常在右下腹固定的范圍,該位置有局限性壓痛,該處並出現肌肉緊張。如系膽道蛔蟲症,則壓痛及緊張的固定部位在右上腹。腹部絞痛,同時出現腹脹、嘔吐、無屁及無大便的嘔、痛、脹、閉四大症狀常提示有腸梗阻病變,如腸粘連、套疊、蛔蟲梗阻、腸扭轉等。腹痛持續不停,同時全腹拒按,腹壁緊張,常提示有腹膜炎的存在。凡疑有急腹症情況時,可能急需外科手術治療,應盡快將病兒送往醫院。
![]() |
當心孩子身陷假性自閉症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因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患病兒童3歲前會表現出語言和溝通能力遲緩,包括目光交流、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在內的多種非語言行為缺失,患兒行為、興趣及活動有限而且 |
![]() |
嬰幼兒飲食五禁忌,最忌咀嚼喂養
嬰幼兒飲食禁忌: 1、嬰幼兒飲食一忌咀嚼喂養。 有些家長喂養嬰兒時,習慣於先將食物放在自己嘴裡咀嚼,再吐在小勺裡或口對口喂養,這樣做的目的是怕孩子嚼不爛,想幫幫忙。其實,這樣做反而不利於嬰幼兒消化機能的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