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是燒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機體抵抗力低下和細菌感染是導致敗血症發生的兩個主要因素。引起敗血症的最常見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細菌侵入血內的途徑是創面、消化道粘膜、泌尿系粘膜及靜脈切開管道。 敗血症是燒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機體抵抗力低下和細菌感染是導致敗血症發生的兩個主要因素。引起敗血症的最常見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細菌侵入血內的途徑是創面、消化道粘膜、泌尿系粘膜及靜脈切開管道。
臨床表現
1.體溫突然升高或下降,升高時往往伴有寒戰、脈搏加快、呼吸急促,呼吸節律有時不規整,精神興奮,多語,躁動或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定向力障礙,甚至昏迷。 2.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 3.舌質紅绛,多尿,全身水腫。 4.創面潮濕,液化,出血,潰瘍。 5.白細胞升高或降低,核左移並有中毒顆粒。 6.血培養可以陽性也可以陰性。
診斷依據
(a)燒傷敗血症的診斷依據: 1.體溫驟升39.5-40℃或反常地下降;心率增快>140次/分,呼吸快,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者;出現煩躁、谵語、幻覺等精神症狀;食欲減退、腹脹或腹瀉;舌質由紅轉绛,乾燥少津起芒刺,舌苔由白膩轉黃或焦黃,或舌質紅而有裂紋,舌苔少而光剝。 2.創面惡化:焦痂變潮濕或深Ⅱ°痂皮下出現點狀出血或破潰後的溢液點,其數目在增加或漸趨擴大。肉芽創面灰暗,高低不平,有暗紅色點狀壞死。已成活的皮片被侵蝕呈孤島狀,不但不見擴大反而縮小。 3.白細胞數增高或下降,中毒顆粒增多。血小板數下降,呈低蛋白血症等。血液培養有致病菌生長。 根據上述症狀、體征可作出早期診斷,不需等待血培養結果,以免贻誤治療。 (b)酶菌敗血症的診斷依據:有全身抵抗力下降,較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或深靜脈插管,有口腔、胃腸道或創面生長酶菌等病史。全身中毒症狀嚴重,精神恍惚持續高熱、惡心,食欲不振,腹脹。大便次數增多,呈粘液黑便。尿及糞見大量酶菌。血液培養、創面培養或組織培養均有酶菌。
治療原則
(一)嚴格消毒隔離制度病室需溫暖而乾燥,室溫28-32℃,相對濕度20%。通氣良好,傷員用的床單、大紗布墊,均應消毒。
(二)創面應用抗感染藥物。
(三)加強營養支持療法: 1.燒傷傷員熱量需要=基礎需要+傷情需要。成人為10.44kj/kg(體重)+16.74kj/燒傷面積(%)。小兒為25.1-33.5kj/kg(體重)+16.74kj/燒傷面積(%)。蛋白質需要量為3-5g/kg(體重)+1g/燒傷面積(%)。熱卡與氮的攝入量以100:1較適合。 2.休克期應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1)維持電解質於正常水平。休克期後要減少鈉的輸入,僅維持日常需要量。尿鈉排出是60-70mmol/L,補充硫酸鎂1-3g/日及鈣劑等。還需適量補充鐵、銅、鋅、磷等微量元素。 (2)應補充創面和呼吸道的不顯性失水3000-5000ml/日左右,以利於代謝產物的排出和水腫消退。 (3)維持白蛋白>3.5g,紅細胞壓積40%,維生素B、C、K、A等的補充應為正常人需要量的3倍。 (4)超高熱代謝下氧耗量增加,血氧濃度>95%。 (5)給高熱、高蛋白的飲食。脂肪占5-15%。經胃管滴注5%要素飲食,逐漸增加濃度和量。 3.若病情重,可靜脈注射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劑及水解蛋白等。 4.增強全身抗感染力,肌注丙種球蛋白,皮下注射轉移因數,輸新鮮血及抗綠膿桿菌免疫血清等。
![]() |
卡介苗非兒童結核病保護傘
山東省防痨協會專家譚京錄介紹,卡介苗是每一個健康的新生兒必須接種的疫苗,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進行接種,對兒童期的結核性腦膜炎、粟粒型肺結核有較好的預防作用。但家長必須注意兩點:其一,卡介苗的保護作用是相 |
![]() |
治療小兒便秘的常見方法
便秘大家並不陌生。便秘也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況,對於治療便秘的常見方法有很多,但是,便秘可以引發多種疾病,所以,及時的治療便秘是非常重要的。那麼,究竟治療小兒便秘的常見方法都有哪些呢?我們現在就來具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