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神經科 >> 小兒腦癱 >> 小兒腦癱臨床症狀 >> 小兒腦癱的姿勢異常表現

小兒腦癱的姿勢異常表現

  作為常見的兒童癱瘓性疾病,小兒腦癱困擾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專家表示,小兒腦癱一旦發現就要注意及早檢查及時治療。那麼,小兒腦癱都有哪些症狀表現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兒腦癱姿勢異常的表現。

  小兒腦癱的姿勢異常表現

  1、仰臥位表現

  小兒受緊張性迷路反射影響,頭後仰,下肢伸直,有時呈角弓反張姿勢。由於不對稱頸緊張反射持續時間延長(正常小兒4~5個月時消失),表現為頭轉向一側時,枕部的一側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狀,面部一側上下肢伸直。有時呈Mom反射狀姿勢。有時呈雙下肢伸直。四肢肌張力低下,仰臥位時腕、肘、肩、髋、膝、踝等關節均可同時平置於床面,呈青蛙仰臥狀。

  2、俯臥位表現

  專家稱,由於緊張性迷路反射延緩消失,嬰兒時期(3~4個月以後)表現為俯臥位時屈肌張力明顯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於頭部;或不能抬頭,雙上肢不能支撐軀干,肩部著床,臀部高舉;或上肢內旋、屈曲,兩手握拳,下肢伸直,內收內旋,足尖朝內;也可表現為一側異常,一側上肢肘關節屈曲、腕關節屈曲。

  3、直立位表現

  專家指出,正常3~4個月的小兒當扶其腋下呈直立懸空位時,表現為雙下肢屈曲,6個月扶成直立位時,下肢能支持體重。腦癱小兒直立懸空位時往往兩下肢內旋、伸直、足尖下垂,兩下肢由於內收肌張力增高表現為兩腿交叉呈剪刀狀。腦癱小兒直立位時,頭、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條垂直線上,髋腰部側彎;或表現為兩大腿內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著地。

  4、由仰臥位表現

  專家表示,牽拉成坐位小兒仰臥位,檢查者握住小兒雙手,緩緩從仰臥位拉成坐位,觀察在牽拉過程中姿勢的變化。正常小兒4~5個月時頭即不再明顯後垂,兩上肢能主動屈曲。3~4個月以後的腦癱小兒可表現為軀干拉起,但頭後垂;一側下肢伸直,足跖屈;雙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側上肢正常,呈屈肘動作,另一側伸直;牽拉時不經坐的過程直接成為直立姿勢;頭極度後垂,脊柱背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肺炎小兒需密切關注病情

  肺炎小

從臨床表現和檢查分析小兒支氣管炎的症狀

小兒支氣管炎系指支氣管發生炎症,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的細小支氣管,也就是毛細支氣管,所以病名為“毛細支氣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並發症,也可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