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由腦損傷所致,主要表現為不隨意的肌肉控制、肌肉強直、肌肉麻痺和其他神經系統損傷。腦損傷可發生於妊娠期、分娩期、出生後或者在5歲以前。
腦性癱瘓不是一種疾病,並不是進行性發展的。在早產兒和初生嬰兒控制肌肉運動的腦的局部特別易受損害。腦性癱瘓在嬰兒發病率為0.1%-0.2%,但在早產兒,特別是極低體重兒發病率是其他嬰兒的10倍。
許多不同的損傷類型可以引起大腦的癱瘓。宮內、分娩中以及出生時的損傷和缺氧占病例的10%-15%,大部分的病因其實並不清楚。早產兒可因大腦局部血管發育不良、出血或者腦缺氧而特別易受損傷。血液中膽紅素過高,可引起新生兒核黃疸和腦傷害。目前,由於新生兒血中膽紅素水平過高所引起的黃疸較容易治療,故核黃疸的發病率有顯著降低。1歲以內嬰兒,若患有嚴重疾病,如腦膜炎、膿毒血症、外傷以及嚴重的脫水,都能引起腦損傷和導致腦癱。
腦性癱瘓的症狀主要有動作明顯笨拙,上肢和腿嚴重痙攣扭曲。腦性癱瘓的四種主要類型有:
☆ 痙攣型:肌肉僵硬和乏力,約占腦性癱瘓患兒的70%。肌肉僵硬可能影響全部上肢和下肢(四肢癱瘓),主要是雙下肢(雙側癱瘓),或者僅僅為單側的上肢和下肢(偏癱)。受到影響的上肢和下肢表現為肌肉發育不良、僵硬及乏力。
☆ 舞蹈手足徐動症樣型:肌肉運動遲緩並且不能隨意控制,約占腦性癱瘓患兒的20%。
![]() |
有關小兒食管、氣管異物的急救知識
何為食管及氣管異物 小兒食管異物是指因飲食不慎誤咽異物,如魚刺、雞骨,或小兒磨牙發育不全,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就囫囵吞咽;或口中含物玩耍,如硬幣、瓶蓋,異物暫時停留或嵌頓於食管。常表現 |
![]() |
寶寶為什麼會恐懼心理
原因1、孩子的某些經歷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講得就是這個原理。如果孩子幼時受到過強烈的刺激,以後碰到類似的事物,甚至碰到的刺激比較輕微,也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應。如一個孩子曾被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