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神經科 >> 小兒腦癱 >> 小兒腦癱預防保健 >> 小兒腦癱4大表現

小兒腦癱4大表現

  在出生前到生後1個月的期間內,凡是可以導致非進行性腦缺陷或損傷,繼而引起中樞性運動障礙的因素都可視為小兒腦性癱瘓(簡稱腦癱)的危險因素。  腦癱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由於類型、受損部位的不同而表現各異,若同時存在兩種類型,則表現更為復雜,即使單一種類型,在不同年齡階段,表現也不一樣。雖然臨床表現錯綜復雜,但腦癱小兒一般都有以下四種表現。

  一、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

  運動發育落後表現在粗大運動和(或)精細運動兩方面。判斷運動發育是否落後的指標很多,每個動作在不同年(月)齡中表現又不一樣,但一些主要指標在臨床應用時應熟練掌握。正常小兒3個月時能抬頭;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兩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6~7個月時會獨自坐在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個月時會爬,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動;1歲時能獨自站立;l歲~l歲半時能行走。腦癱小兒在上述年齡階段一般都不能達到正常小兒水平。

  腦癱小兒在新生兒時期常表現為動作減少,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正常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而且為交替的蹬踢。腦癱小兒踢蹬動作明顯減少,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正常4~5個月的小兒上肢活動很靈活,腦癱小兒上肢活動也減少。正常小兒在l歲以內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痙攣型腦癱偏癱型則表現為經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觸物,另一側手的活動減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狀。

  二、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後肢體,了解其肌張力。小嬰兒可握住其前臂搖晃手,根據手的活動范圍了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還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根據足活動的范圍判斷其張力,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范圍大,張力高時活動范圍小。

  還可根據關節活動范圍大小來判斷,被動運動關節若活動范圍大,說明肌張力低,關節活動范圍小,活動受限說明肌張力高。了解上肢肩關節活動范圍可檢查"圍巾征",觀察肘關節與軀干正中線的關系,了解下肢肌張力可檢查外展角、胭窩角、足跟觸耳試驗及足背屈角。

  檢查肌張力時還可以通過"牽拉試驗"來了解,此項檢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兒雙手,將其從仰臥位拉成坐位,觀察頭後垂的情況可了解頸背部肌肉張力。

  肌張力的發育過程表現為新生兒時期屈肌張力增高,隨著月齡增長肌張力逐漸減低轉為正常。所以一些不太嚴重的痙攣性腦癱,在6個月以內肌張力增高並不明顯,有時造成診斷困難。但一些嚴重的痙攣型腦癱患兒仍可在6個月以內表現出肌張力增高。

  痙攣性腦癱肌張力增高表現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檢查時如反復連續多次屈伸肢體,則"折刀"的感覺逐漸不太明顯。手足徐動型在l歲以內往往無肌張力增高,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表現出來,常呈"齒輪狀"或"鉛管狀"。強直型表現為"鉛管狀"肌張力增高。共濟失調型肌張力不增高,肌張力低下型則表現為肌張力低下,關節活動范圍增加,但腱反射活躍或亢進。

  檢查肌張力時要注意,一些年齡較大病程較長的患兒,由於關節攣縮,以致關節活動受限,不要誤認是肌張力增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兒童抽動障礙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兒童抽動障礙治療前的注意事項你知道嗎?怎樣治療兒童抽動障礙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兒童抽動障礙。以下內容僅供參考,詳情請咨詢醫生。  首先針對抽動症狀,選用藥物治療,臨床常用的藥物主要如下:  (1)氟哌啶醇:開

新生兒窒息的病因跟急救方法

適用於1歲以下的嬰兒窒息急救方法  窒息急救第1步  迅速對寶寶窒息情況做出判斷。  如果你的寶寶突然哭不出來或不能咳嗽,可能是有東西卡在他的氣管裡,引起窒息了,你需要幫他弄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寶寶可能會發出奇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