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穴位於鼻唇溝的上1/3與下2/3交界處,針刺時應由下向上斜刺,一般進針不要太深,進針後可用捻轉或提插等稍強的刺激手法,一般刺激2~3分鐘。如針刺人中穴後抽搐未見緩解,可同時針刺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掌心前1/3與後2/3交界處,針刺時最好采用直刺,進針後可用捻轉或提插等強刺激手法。
人們都有這樣的常識,小兒高熱驚厥發作的時候,按壓或針刺人中穴可以緩解驚厥。那麼,應該怎樣准確地針刺人中穴呢?如果針刺人中穴驚厥仍不緩解又該怎麼辦呢?
人中穴位於鼻唇溝的上1/3與下2/3交界處,針刺時應由下向上斜刺,一般進針不要太深,進針後可用捻轉或提插等稍強的刺激手法,一般刺激2~3分鐘。如針刺人中穴後抽搐未見緩解,可同時針刺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掌心前1/3與後2/3交界處,針刺時最好采用直刺,進針後可用捻轉或提插等強刺激手法。
經針刺小兒抽搐緩解後,應用針灸進行退熱治療,針灸治療小兒高熱亦有很好的效果。針刺退熱一般常用的穴位有風池、大椎、曲池、合谷等。這些穴位一般采用直刺手法。如果發熱較高,可取十宣、耳尖、耳背靜脈處放血,方法是用三稜針點刺,放血4~5滴即可,這種方法退熱還比較迅速。
![]() |
治療小兒肺炎的中醫療法以及偏方
小兒肺炎是臨床常見病,四季均易發生,以冬春季為多。如治療不徹底,易反復發作,影響孩子發育。小兒肺炎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兒素喜吃過甜、過鹹、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積滯而 |
![]() |
寶寶腹瀉的護理方法
腹瀉是新生兒最常見的情況,對於新生兒來講,腹瀉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每天吃的都是流食,但是如果嬰兒腹瀉一天超過七八次,家長可能就要采取措施了,那麼家長應該采取什麼措施呢? 寶寶腹瀉,家長首先要確定一下情況是否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