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為兒童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御反應,對錫疫系統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小兒時期正常體溫可波動於一定范圍,短暫的體溫波動,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症狀,可不認為是有病。正常小兒腋下體溫一般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當喂奶、飯後、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室溫過高時,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小嬰兒更易受以上條件影響;相反,若饑餓、低熱量、尤其體弱患兒處於少動狀態或保暖條件不佳則體溫可降為35℃以上,臨床上稱體溫過低或體溫不升,應及時采取保暖措施。
測體溫的方法亦影響所測真實體溫數值,如試體溫的時間和條件不同,所測出得體溫數值有差異,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測得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測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但若固定試表的時間(分別為5、3、2、分鐘),則三種試表方法所測得的數值所似。測腋溫應以5分鐘為准,不宜超過10分鐘以上,過久所測體溫有漸增趨勢。若口腔、肛門內有局部炎症時測得數值較高,而在寒冷環境中用腋表所測得數值可偏低,因此,對可疑發熱的病兒,應認真核對體漸測量的准確性。
發熱可分為四類熱型(均以腋下體溫為標准):①低熱:小於38℃。②中熱:38℃-39℃。③高熱:39℃-41℃。④極熱:大於41℃。小兒年齡越小,體溫調節越差原因是中樞神經功能差,體表現積相對大,皮膚汗腺發育不良,尤其新生兒、早產兒皮下脂肪較薄,肌肉不發達,活動力弱,體溫極易引起波動。由於小兒對發熱的耐受力較好而表現反應不多,如小嬰兒感冒時體溫可突然升高達40℃左右,而小兒表現的一般情況可較好,熱退後恢復亦較快。年長兒體溫較穩定,若體溫突然升高,全身情況較差,往往反映有較長嚴重疾病發生,若發熱2周以上或反復體溫升高時,則要求家長到醫院認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 |
孩子過早獨立 長大恥於求人
孩子過早“獨立”長大恥於求人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求人分兩種,一種是求事,一種是求心。很多人會將求人看成是一種屈辱的、 |
![]() |
兒童預防接種八不宜
兒童預防接種八不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