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呼吸科 >> 小兒感冒 >> 給寶寶用抗菌藥要注意什麼

給寶寶用抗菌藥要注意什麼

   許多家長都有這個經驗,寶寶只要易感冒咳嗽,一用抗菌類藥物,就會好的很快,但因為抗菌藥物對寶寶的副作用非常大,讓不少家長又愛又恨。所以,專家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用藥,千萬別走兩個極端,要麼依賴抗菌藥物,要麼拒絕一切抗菌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避免抗菌藥物的局部應用。這主要是因為嬰幼兒皮膚角化層薄吸收比成人快,但吸收量差異大,較易引起不良反應和耐藥性的產生。 因此,全身性感染或髒器感染避免局部應用抗菌藥物。遇到兒童眼科感染或五官科感染必須局部用藥時,最好選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導致耐藥性殺菌劑。避 免青霉素類、頭孢菌等。此外,氨基糖苷類等耳毒性藥也不可局部滴耳。

  針對兒童疾病的抗菌類藥物其使用時間和給藥方式也很有講究。比如青霉素類、頭孢類、碳青霉烯類、紅霉素、克林霉素等半衰期短屬於時間依賴型的抗生素,應一日多次給藥;萬古霉素、氨基糖苷、阿奇霉素、甲硝唑類等屬於濃度依賴型抗生素可一日給藥一次。

  在用藥周期方面,通常來說抗菌藥物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宜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72-96小時。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化腦、深部真菌感染須較長療程,並防止復發。 一般感染患兒用藥72小時或重症感染患兒用藥48小時後,可根據患兒症狀和檢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更換藥物。前提必須經過專業醫生的指導和診斷。

  另外,給寶寶用藥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新生兒患兒最好避免使用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氯霉素。尤其要注意的是,新生兒患者應禁止使用四環素類、喹諾酮類、磺胺類、呋喃類這4類抗菌藥。

  其次,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都具有明顯的耳腎毒性。只有患兒擁有明確指征時方可使用,並應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制定個體化給藥反案。

  再者,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慎用於18歲以下兒童。輕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給藥者,選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藥物。而對於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初始治療應予靜脈給藥,直到病情好轉,方可轉為口服給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便秘是怎麼一回事?

到底小兒便秘是怎麼一回事?真有那麼嚴重嗎?  小兒便秘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器質性原因,在小兒期多見的是先天性巨結腸、肛門或直腸閉鎖(俗稱無屁股眼),以及腹腔內病變壓迫腸子、先天性甲狀腺功

秋冬過渡預防兒童哮喘病

  臨床醫學統計資料表明,在哮喘患者中,60%以上在12歲之前發病,所以哮喘患者中多數是兒童,而80%以上又在深秋時節發病或復發,故醫學專家們稱之為小兒“秋喘症”。   醫學研究認為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