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呼吸科 >> 小兒感冒 >> 肺炎高發季 感冒別硬扛

肺炎高發季 感冒別硬扛

   為了肺炎屢次住院

肺炎高發季 感冒別硬扛

  張先生今年60歲,他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每到秋冬季就會出現發熱、咳嗽的現象,這讓張先生很苦惱,為了這事他屢次住院,為了躲避冬日的嚴寒,張先生和老伴冬天總是去海南過冬,今年孫子出生了,為了給兒子看孫子,就留在了徐州,冬天來了,張先生的肺炎又犯了,“那天一量體溫38.7度,剛開始是低熱,流涕,咽喉疼痛,看到他這樣我也很難受,光顧著看孫子,就沒在意,2天後他開始咳嗽黃痰,胸悶,我只好陪他來醫院了。”張先生的老伴說。檢查發現,張先生的血白細胞達1.2萬/mm3,中性粒細胞90%,胸片顯示右下肺大片滲出陰影,診斷右下肺炎,醫生建議住院,這下老伴只能在醫院照顧張先生,看孫子只能找保姆照料了。

  肺炎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燒、咳嗽、咳痰、胸痛等,重症者可有喘息、呼吸困難,甚至可危及生命,應注意積極預防。

  ■專家說法:

  冬季肺炎發病率較高

  據徐州第一醫院呼吸一科主任任光明介紹,肺炎是由於病原體入侵人體呼吸道所致。之所以冬季肺炎發病率較高,是因為這個季節空氣較為干燥,加上天氣寒冷,人體的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縮,抵抗力下降。由於病原體的不同,肺炎可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等多種,但不管哪種感染性肺炎,多通過飛沫傳播,病原體侵入人體引起炎症而致病。引起感染的這些病原體往往以氣溶膠的形式存在於空氣中,隨著我們的呼吸不斷進出於我們的氣道。因此,通風換氣對預防肺炎十分重要,開窗通風可增加空氣流動,減少細菌、病毒形成氣溶膠在室內空氣中的密度,從而減少感染的機會。同時,封閉的場所和一些大型的集會應該少去,多到戶外做有氧運動也是不錯的選擇。肺炎球菌寄居在正常人的鼻咽部,一般情況下卻並不會致病,而當受涼、勞累、慢性疾病、吸煙等引起人體免疫力下降時,肺炎球菌便會趁虛而入感染呼吸道。因此,秋冬季應該注意保暖、休息以及增強免疫力。要多鍛煉,多飲水,多吃水果和綠色蔬菜;切忌過度疲勞、緊張、酗酒、熬夜。

  發熱燒不出肺炎

  任光明表示,咳嗽、咳痰、發熱、胸痛等是肺炎最常見的症狀。人們常會說“燒出肺炎”,其實,發熱並不是肺炎的病因,人們會有這樣的印象正是因為發熱可能較肺部症狀出現得早。人體發熱多由感染使體內免疫細胞釋放內生致熱源,引起體溫調節紊亂,從而導致體溫升高。也就是說,當發熱出現的時候感染和炎症就已經存在了。發熱雖不能作為判斷肺炎的一個獨立依據,但卻具有重要的提示意義。

  感冒別硬扛,小心埋“禍根”

  任光明提醒市民,秋冬是肺炎高發季需預防,我們常常不以為意的“感冒”也很有可能成為肺炎的罪魁禍首。感冒實質是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而肺炎則為下呼吸道感染,其病原體以肺炎球菌最為多見。雖然感冒通常有自限性,但上呼吸道感染時可導致整個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從而繼發細菌感染導致肺炎。如果對感冒不給予及時合理的治療,則可能為肺炎埋下禍根。感冒一般7天左右就會好轉,如果感冒1周-10天後仍不好轉,症狀還越來越重,尤其是出現高熱、咳黃濃痰、胸痛等症狀,就應該警惕肺炎。當然,一些患者對於感冒過於緊張,自作主張濫用抗生素的行為更為錯誤,抗生素對於細菌感染雖然有效,但不合理不規范的使用會增加耐藥性的產生,對於病人有害而無益。

  兒童和老年人

  應更注意

肺炎高發季 感冒別硬扛

  同時,任光明提醒家長應該預防兒童患肺炎,幼兒尤其是新生兒患肺炎並不都會高燒,幼兒也往往不懂得把痰咳出,而多表現為氣促、呼吸困難、咳嗽、吮吸差、拒奶、精神不振等。家長應該尤其注意觀察,盡快就醫尋求規范的檢查和治療。不要盲目服用退燒藥、鎮咳藥或抗生素,以防延誤病情。

  另外,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下降,原有腦血管病、慢支、肺氣腫、糖尿病、各種腫瘤及化療的病人都是冬季肺炎的好發人群,注意飲食結構、注意保暖、保證休息、預防感冒等都是預防感冒所必需的。一旦出現不適,及時就醫,以免發展成肺炎,不但會出現症狀,嚴重的會加重原有疾病,引起肺膿腫、敗血症甚至呼吸衰竭等。千萬不要硬扛,釀成嚴重的後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有害兒童智力的因素有哪一些

兒童智力低下是很常見的事情,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兒童智力低下呢?  兒童智力低下主要的原因有下面幾點:  一、含鋁食品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體每天攝鋁量不應超過1毫克/升克體重。鋁攝入過多,會影響腦細胞功能,導

安撫:有效引導三歲孩子不再“對著干”

    三歲的兵兵常惹媽媽生氣。天涼了,媽媽叫他穿外套,他不干,硬要把媽媽給他穿上的外套脫下來;吃東西前,媽媽讓他先洗手,他高興就去洗,不高興就不洗,伸出髒兮兮的手就去拿東西吃;客人來了,媽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