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新成員的到來,父母的冷落,這些都讓大寶產生不安全感,希望引起大人新的重視,於是在行為上就會有表現,比如變得黏媽媽,攻擊性增強,在外面各種“惹亂子”等,因為只有這樣,大人才會給她多一些關注。
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媽媽本該予以彌補,加強關注,但卻選擇了把孩子推得更遠:批評孩子,用小寶“催促”大寶長大。
媽媽說,“你長大了,該懂事了。”媽媽自己覺得很語重心長,在陳述一個客觀事實,可是對孩子而言,這些都加重了她的不安全感。
只要媽媽繼續這樣對待孩子,孩子的行為問題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媽媽忘記了很重要的一點,大寶雖然比小寶大,但仍然還是個孩子。
大家還記得《爸爸去哪兒》裡的石頭嗎?郭濤認為,自己的孩子在這群孩子裡年齡是最大的,就應該承擔更多,嚴格要求孩子不能任性、不能撒嬌、不能犯錯、不能不聽話,但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情緒,以至於到最後,石頭都開始懷疑爸爸對自己的愛了。
家有兩寶的育兒原則
兩個寶寶的問題解決是有章可循的,只要爸媽抓住以下原則即可:
1.不要讓大的謙讓小的
兩個孩子難免會出現爭搶,不少父母總是對大的說,“弟弟/妹妹還小,你就讓著他/她吧。”這樣做,實際上對兩個孩子都不好,驕縱了小的,委屈了大的。這樣一來,小的會認為自己小所以有特權,大的的正當利益也被不公正地剝奪了。
也有父母為了避免爭吵所有東西都買雙份,花盡心思想要避免沖突。其實有時候孩子們互相搶東西,不是要更多,只是要一樣。舉一個例子,如果家裡只有一個iPad,兩人都搶著玩,最後弟弟搶走了,姐姐在一旁委屈失落。這時就需要父母有所作為,制訂出輪流玩的規則,或者提供更有意思的、更多的選擇給孩子。但一定不是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這樣姐姐就會想,自己在媽媽心中沒有弟弟重要。如果父母參與進來,引導孩子制訂規則,當另外一個孩子閒著沒有東西可玩時,陪孩子一起說說話、看看書,引導孩子抒發出情緒,分散其注意力,可能不出一會兒,另外一個也會扔下東西來湊熱鬧了。
2.不要明顯偏袒任何一方
很多時候,父母會不經意地或者習慣性地偏袒某一個孩子,比如偏袒年紀小的、體弱的或者性格內向的等。父母所做,孩子都是可以感覺到的。一旦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偏向,只會增加孩子之間的矛盾。如果不小心一時性急責怪了哪個孩子,父母一定要在事後向孩子溝通,必要時道歉。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一樣,父母要欣賞每個孩子的優點,並且明確告訴他們:不管你們是怎樣的,爸爸媽媽都始終愛你們。根據每個孩子的特征不同,父母給予的愛的方式也各有側重,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發自內心地、平等地愛兩個孩子。
3.不要強迫老大照顧老二
強迫的後果往往是老大排斥老二,相反,父母如果把任務或者命令換成邀請,可能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更積極主動,因為他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比如,在爸爸媽媽有事的情況下,請老大幫忙照看一下弟弟妹妹,到廚房拿一點水,或者找出一塊干淨的尿不濕等。當老大幫助父母完成一件事情,爸爸媽媽要鼓勵和感謝他,讓他知道自己完成了一件漂亮的事情。這樣一來,老大不僅會有成就感和價值感,也會對弟弟妹妹產生感情,更有信心和責任心照顧好弟弟妹妹。
4.不要過於嚴厲地對待榜樣
家有兩個以上孩子的父母喜歡在家裡樹立榜樣,一方面是激勵榜樣,另一方面也敦促其他孩子學習榜樣。而父母對待作為榜樣的孩子,往往是嚴厲的,有期待的,當然也是有要求的。事實上,這給作為榜樣的孩子造成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為什麼榜樣就一定不能犯錯、一定要聽話、一定樣樣都要最棒呢?如果父母要求過高或過於嚴厲,顯然會扭曲榜樣孩子的天性,讓他不能還原成自己真實的樣子,讓他不能成為自己,而是成為父母和兄弟姐妹心中那個好孩子,從而錯失很多原本屬於自己的快樂。
准備要二胎的原則
至於符合政策打算要二胎的父母,要注意以下幾條額外的原則:
1.提前給老大打好心理預防針
在計劃要二胎時,父母一定要關注老大的情緒狀態,提前讓老大在心理上接納老二。特別是針對性格內向敏感的老大,爸爸媽媽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耐心。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鄭重地告訴老大,“爸爸媽媽很愛你,想給你生個小伙伴”,同時強調有了弟弟或妹妹之後,老大的好處和優勢都在哪裡。
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描述場景等形象的方式,一方面告訴老大,比如在假期父母不在時你不會寂寞,可以做老師指導弟弟妹妹做事等,讓老大覺得自己更有價值,更有信心和魄力。另一方面,父母要表示的是,弟弟妹妹和他一樣都是爸爸媽媽珍貴的禮物。老二出生後他們在一起可以怎麼玩,如何相互幫助,還要肯定他們在一起一定會很快樂。
另外,懷孕之後,媽媽不能像第一胎那樣“嬌氣”了,因為孩子如果看到媽媽因為懷孕備受折磨,將不容易對弟弟妹妹產生好感。
2.與另一半各就各位,做好分工
在老二剛出生的那段時間,媽媽需要哺乳,也會多花一些時間照顧老二。這時,爸爸就要承擔照顧老大的工作,並負責安撫老大的情緒。爸爸可以給老大講一些當年他來到這個家庭的具體細節,讓老大感到自己的重要,感到自己給父母帶來了驚喜和感動,感到自己是被愛的。同時,爸爸還要鼓勵老大與自己一起,共同承擔起照顧這個家的美好任務,培養老大的責任意識。
當然,有了老二,不是說媽媽就完全不顧老大了,老大心理安撫工作的重點還在媽媽身上。生活中一些細節問題也需要媽媽注意,比如勻出一些時間來與老大獨處,避開老大哺乳,鼓勵老大向外結交新朋友以分散注意力,以及多向老大表示媽媽的愛等,同時,也鼓勵老大多與老二互動,盡快讓老大對老二的態度從排斥、冷漠轉變為接納甚至相親相愛。即使家裡有老人幫忙,前面提到的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安撫也不能少,因為這是孩子形成安全感和自尊自信的基礎。
3.先有愛和尊重,再有管教
孩子之間鬧矛盾,父母最自然也最首要的處理方式就是愛。不僅愛,還要保證讓愛平衡流動。告訴孩子們,“你們是手足,是最親近的兩個人,要互相幫助,互相愛護,相互謙讓。”一方面鼓勵老大給老二做出榜樣,另一方面對兩個孩子都予以充分的尊重。
當一個孩子正在做自己的事(寫字、畫畫、學習)時,提醒另外一個,無論是誰,如果對方正在認真做某一件事都不要隨意驚擾。如果老二搗亂招惹老大,父母一定要清楚地給老二講明規則,或者將老二帶離房間,讓老大感覺到自己的空間和正當行為是被保護的,是受到尊重的。
當孩子們鬧別扭時,父母腦子要清醒、不焦慮,因為情緒是會傳遞的。一旦父母焦慮生氣,不知所措,孩子們就更不知道收拾性子。當父母對孩子表現出寬容、穩定、理解、包容和愛時,孩子反饋回來的也會是這些。
父母需要注意的三大原則
1.不偏袒,不逼讓,讓愛平衡流動。
2.根據不同的個性,采取不同的方式。
3.盡量平等,公平公正,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尊重。
只要父母的態度和原則對了,與孩子的溝通也就奏效了。其實,道理很簡單,並沒有捷徑可走或秘密可言,只是做起來需要父母們的細心和耐心。認真地傾聽孩子敏感的內心,努力關注到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自始至終給予孩子真真實實的愛,孩子才會在愛的沐浴下學會愛,才會真正地獨立和成長起來!
![]() |
孩子更適合吃金針菇和香菇
菌類食物一直以它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富含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的特點受到營養師的推崇。 其種類很多,營養也略有偏重,對1歲半以上的兒童來說,金針菇、香菇、木耳是最佳選擇。 金針菇含有兒童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賴氨 |
![]() |
4道補鈣食譜幫寶寶補充鈣質
我國膳食構成主要是以含鈣成分低的谷類食物為主,同時蔬菜供應量較大,植酸、草酸及植物纖維等攝入量相應較多,影響鈣在腸道內的吸收,造成鈣攝入量不足。因此,對幼兒補鈣而言,更重要的是調整飲食結構,注意飲食多樣化,多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