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早產兒要注意眼部護理,謹防病變

早產兒要注意眼部護理,謹防病變

  早產兒為何易發生視網膜病變   正常眼睛是一個球形結構,眼球壁的最內層為視網膜,也就是我們看到物體的感光層。足月分娩的新生兒,一般在媽媽懷孕後38周出生,此時眼睛內各種結構已基本發育成熟。早產兒則不然,他們的視網膜血管容易出現病變,即在玻璃體內異常增殖。這種異常結構一方面阻止了光線到達視網膜,影響了玻璃體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組織會牽拉視網膜,引起視網膜的脫離,導致患兒失明。這種病多發生於早產兒、低體重兒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兒,這也是引起新生兒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吸氧也是危險因素之一。為了搶救早產兒的生命,氧氣必須使用。氧氣本身是並沒有毒性的,主要是新生兒身體對高濃度氧氣的過度反應。新生兒身體發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時,視網膜血管會像籐蔓一樣向四周生長。當外界給予充足的氧氣時,血管就“懶”得生長。一旦停氧,視網膜血管則過度增生,導致視網膜增殖性病變而失明。 早產兒要注意眼部護理,謹防病變   早篩查,別錯過治療的時間窗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分為5期,在3期之前,視力還有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4期希望渺茫,5期則毫無希望。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損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對用氧的早產兒進行眼科監測,尤其是抓住最佳治療期進行手術治療,孩子的眼睛與常人無異。然而,可供治療的時間只有兩周左右,所以又被稱為“時間窗”。“時間窗”一關上,孩子將墜入永遠的黑暗。   因此,對早產兒、低體重兒進行早期篩查和早期治療是阻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展,減少因此病導致嬰兒視力低下甚至失明的關鍵。   醫生溫馨提示,若出生孕周大於32周者,出生後即進行首次篩查;若出生孕周小於32周者,到矯正胎齡32周後(矯正胎齡=孕周+出生後周數)即開始首次篩查。復篩時間應根據第一次的檢查結果而定。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的鼻腔異物怎麼辦?

當家長及幼兒園教師發現小孩鼻腔內有異物時切勿緊張急躁,更不能嚴厲訓斥和打罵孩子,以免孩子驚慌哭鬧將異物吸入下呼吸道,形成呼吸道異物的嚴重後果。所以大人要首先冷靜,耐心做好孩子工作,使其能夠合作。  首先要讓小改

寶寶3歲後還尿床? 你可別做這些事

有些小朋友在到了一定的年紀後還會出現尿床的情況,這時候家長也會心煩。但是心煩歸心煩,你可千萬別走進下面的誤區哦。  誤區一:懲罰孩子  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發現:與沒受懲罰的尿床孩子相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