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谷雨、清明、處暑……上一學期,這些按節氣來命名的實踐田長滿了時令的農作物,在每一塊實踐田的牌子上,還寫著每個班級的名字。班裡的同學是這些農作物的管家。
找種、翻土、播種、澆水、施肥、采摘,每一個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這就是李琦華在大明宮小學開設了多年的勞技課。
近日,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按照《意見》的設計,用3~5年時間,通過統籌資源,構建模式,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同時,推動在全國創建一批國家級勞動教育實驗區,推動地方創建一批省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帶動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深入開展。
多年來,面對“中小學勞技課形同虛設”“中小學至少已有10年未開設勞動課”這樣的現狀,李琦華一直在艱難地堅守,當看到這份《意見》時,她想到的只有一個詞,就是“底氣”。
應試教育下,勞技課是邊緣課
一年前,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卓晴君給教育部相關領導寫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寫道:目前,全國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極其薄弱,獨立並全程設置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只有上海、浙江等部分省市,只占全國31個省市區的29%。其他省市區只在部分學校部分年級開設與勞動技術相關的課程,約25%的省市區不開設勞動與技術課程。
一項針對301所小學的調查顯示,有30所小學根本無人教勞技課;即使有人任教的,也大多是兼職,占了71.4%;有84.4%的學校根本無人問津勞技課的效果,更談不上檢查指導。
種種現狀表明,目前我國中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存在如定位不明、無名分無標准、無統一教材、課程缺根基、難銜接等多種問題。勞動技術教育由此被稱為“三無”教育,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將勞動技術課由原來的獨立學科課程變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一個學習領域,其尴尬現狀日益凸顯。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有關負責人也解釋了《意見》出台的背景:目前,總體上勞動教育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和問題,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
剛上初一的顧勇(化名)對學校開設的勞技課並不感興趣,“老師太凶,沒有時間勞動”。他的作業經常要寫到凌晨,應試壓力讓他無心關注這門“副課”。
在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多名學生表示,勞技課往往被語文、數學等“主課”占用,處於“放羊”狀態。而考核,學生自己去找地方開證明就行了,抵作課時和成績,學校不作硬性規定。
勞技課不受重視、地位尴尬甚至被邊緣化。浙江省一縣級小學的教師楊蓉(化名)因為勞技課太邊緣,她後被轉去教英語.“勞技課老師不重視、家長也不重視,不過學生們上得會很開心。”楊蓉說。
浙江省嘉善市通用技術教研員王嘉(化名)告訴記者,勞技課的專職老師很少,一般采取臨時或兼職的形式,比如由美術老師、體育老師兼任,或者快退休的老教師擔任。“因為老師一直在更換,培訓工作的開展也相對困難”。
勞技課評價到底需不需要量化?
如何衡量與制定評估標准,也成為長期以來勞技課面臨的一大問題。
王嘉認為,勞動教育考核屬於綜合素質評判中的一環。但是目前,綜合素質考核往往流於形式,只要學生沒有犯特別重大的錯誤,一般都會從寬評定。他舉例:“初中升高中有個綜合素質評價,每年6分,總共18分,這18分從哪裡來?一開始評A、B、C、D等級,後來家長都鬧起來了,明明兩個人一個年級,你給他評個A,給他評個B,家長就問你用了什麼標准。這是很難解釋清楚的。後來,只要D以上,全部給你6分。這其實就跟不評一樣了。”王嘉說。
對於考核,李琦華告訴記者,西安小學畢業考試當中,勞技課會與成績掛鉤,“試卷中涉及勞技課方面的知識,還挺多,而且有的不能光靠背,要在實踐當中學習才行”。
但對於標准問題,她同樣感到困惑。“如果只出一個《意見》文件,標准各個地方自己定的話,可能就虛了。”李琦華說,她希望跟隨《意見》,可以出台一個統一的標准,“有一個宏觀的新課程標准,再來細化、落實,才能更好地操作”。
“現在我們有好多校本課程,努力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但標准是什麼,還比較模糊。比如勞技課,僅僅有一個教材,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才算合格或者優秀?應有個標准,不應該都是自己評價。”蘭州市榆中縣第二中學校長張少華說。
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顧明遠認為,綜合素質的評價不應該靠量化、靠分數,而應該靠記錄。比如,記錄勞動天數或者勞動成果,歸入檔案,作為大學錄取的參考。“不能什麼都量化,思想品德怎麼量化?我們現在就是要破這種一考定終身的局限。”顧明遠說。
也有專家提醒,教育部若推行勞動評價制度,不能簡單地將其變成一種新的應試,而要成為一種教育思路的轉變。這要求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勞動評價,為學生的勞動創造條件。同時也要求家長具備參與勞動教育的意識,培養孩子獨立參與家務,督促孩子去做義工等社會實踐。
勞技課怎麼上才能上好?
為了幫家長轉變觀點,促動孩子多做家務,每一次開學的家長動員會上,李琦華都要先給家長們講兩組數據——
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們在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跟蹤研究之後發現,愛干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離婚率與心理患病率也有顯著差別。
一項關於各國小學生每日家務勞動時間的統計: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而中國只有0.2小時,即每天僅12分鐘。
北京市外事學校校長田雅莉10年前就開始關注中小學的勞動教育。“西方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我們應該借鑒。”她說。她了解到,法國、芬蘭、日本等國家將勞動課列入教學計劃,對勞動內容作了明確的規定,從小教育學生們學習熨燙、縫紉、修理等技能,讓勞動成為青少年和青年時期的必修課。
田雅莉認為,將勞技課變為必修課,納入升學考核,是在素質教育上與國際接軌的體現,也能改掉一些學生“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毛病。
據北京市外事學校培訓中心主任徐穎介紹,該校從2006年開始,就開始探索職業院校與普通中小學聯合開展勞技課等相關實踐課的實踐活動,至今已經持續了10年之久,合作院校由原先的1所發展到現在的近30所,培訓的中小學生由100多人增加到近3000人。烹饪、軟陶、茶藝、調酒、插花、咖啡制作,是該校主打的實踐課程。
關於如何抓好勞動教育,《意見》指出,各地各校可結合實際在地方和學校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開設家政、烹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課程。
看到這一提示,浙江省金華市蘭溪水閣小學校長陳聰打算下學期開一門陶藝課,“學校旁邊的一座山上,有個從五代十國延續到宋朝的古窯,那裡有很多陶瓷碎片,我們想從山上把它引下來,結合勞技課一起做。”陳聰說。
張少華開設勞技課的方式“更接地氣”,由於學校的學生大多是來自農村的孩子,上下學騎車比較多。於是,榆中縣第二中學就在規定的教學大綱之外,開設了自行車修理的課程。
“勞動不僅關系到學生的生存能力,還關系到學生的就業成才和生活幸福指數。我們學校的教育理念是‘幸福教育’,每次都要告訴家長,考試成績並不能決定一個孩子的能力,要更看重孩子綜合素質的發展,這才是著眼於整個幸福人生的教育觀。”李琦華說。
推薦閱讀:
生男生女預測表2015
用藿香正氣水敷肚臍?
退燒藥最少間隔多久吃一次
寶寶營養粥的做法
小兒遺尿偏方大全
![]() |
預防小兒麻痺症要注意什麼
隨著小兒麻痺症後遺症的發病率不斷攀升,該疾病已經成為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疾病。小兒麻痺症後遺症在臨床上的病情十分嚴峻,因此大家要注重小兒麻痺症後遺症的預防。那麼,預防小兒麻痺症後遺症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們就來詳 |
![]() |
治小兒腹瀉的常見食物
胡蘿卜泥與米湯是治療小兒腹瀉的常用食療方之一。現代研究表明,胡蘿卜中所含的揮發油能起到促進消化和殺菌的作用,可減輕腹瀉和小兒胃腸負擔,並且胡蘿卜中還含有果膠、木質素、黃鹼素等物質,能使大便成形並吸附腸道內的細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