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是要逗孩子玩
大人們很喜歡取樂孩子,有時候爸媽會以開玩笑的口吻逗孩子說寶寶再不聽話就叫警察叔叔把他抓走。可憐的寶寶他不知道警察叔叔什麼時候回來,看著爸媽哈哈大笑的臉自己卻擔心害怕得要死。
家長時而開玩笑,時而假裝答應卻又不給他想要的東西,盡管這樣的逗趣行為換來了一時的歡樂,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傷害,同時也辜負了孩子對成人的信任感。如果家長想要拿寶寶尋開心,不妨換個做法。比如寶寶央求很久想要吃你手上的蛋糕,你可以設個小關卡,讓他先為你唱首歌,這樣既能夠“延遲滿足”,也能得到你想要的歡樂。在寶寶唱完歌以後一定要履行你的承諾,把蛋糕給他吃哦。
2、放縱溺愛出一個熊孩子
“熊孩子”被界定為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的孩子。特別是在走親戚的時候,一些孩子特別的人來瘋,總是在別人家裡搗亂,更要命的是一些家長不但沒有阻止孩子的搗亂,反而一臉慈愛地讓孩子“注意安全”,這讓主人情何以堪!
父母的縱容與過度滿足讓寶寶自我意識膨脹,特別是在寶寶2歲左右自我中心的發展,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寶寶的行為,寶寶很容易會變得驕縱、不顧他人感受。不是說要嚴厲禁止寶寶搗蛋,也不是批評斥責寶寶的錯誤,只需讓寶寶清楚地認識到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什麼時候不能做什麼。
家庭中建立一定的規則,全部家庭成員共同遵守,比如到別人家裡做客不能跑來跑去,不能亂翻別人的抽屜等等。規矩對寶寶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他得到安全感。
3、總拿別人家孩子說事
網友調侃中國寶寶最大的敵人是“別人家的孩子”,一些家長總是很喜歡拿自己的寶寶跟別人家的比較,其實總是拿別人家孩子說事,既得不到你想要的激勵效果,反而會讓寶寶“很受傷”。
家長想要更乖、更懂事,可以換一種激勵方式讓寶寶在自信中找到進步的動力。比如遠處的有個哥哥把地上的水瓶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家長就可以適時地利用這個情景,鼓勵孩子“那個哥哥主動地愛護環境,很棒,相信寶寶也能夠做到,並且做得更好!”像這樣既能夠表揚別人家的孩子為寶寶樹立了榜樣,又能避免造成寶寶的自卑或抵觸心理。
聰明的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和自己比,例如拿孩子這次行為和上次的做比較,拿孩子的優點和缺點比較。為自己孩子點滴的進步給予更多贊賞和鼓勵,相信你的孩子會逐漸優秀起來。
4、自己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你是不是也有想過讓孩子能夠承擔起你無法完成的夢想?培養寶寶興趣愛好,甚至發展出一兩個特長是非常好的,但如果不是從寶寶自身出發,而是依照著父母的計劃,硬生生地將你們的夢想塞給孩子去完成,那不是真正的“我希望你好”。你有沒有關心過你的孩子這樣累不累,愛不愛這些所謂的興趣特長?
尊重孩子的選擇,放手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他在自由的空間中成長、發展。不要說怕孩子不懂規劃未來,不要急於包辦孩子的生活,家長只需以身作則,在每天的生活中做出成功的表率,那麼孩子自然會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多鼓勵、支持、愛護孩子的每一個奇思妙想,給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和關注,漸漸地孩子在自信和自由中尋找到屬於他自己的夢想,並為之不斷地努力。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寶寶大便狀況有異的症狀
寶寶正常排便,顏色的深淺變化並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便便略干略稀也並不能說明寶寶有什麼毛病。但是,如果大便的形態和次數有明顯的改變,那就需要媽媽當心了,因為它可能提示寶寶的生理狀況有異。 新生兒大便異常情況 |
![]() |
寶寶外出感冒了該怎樣處理?
症狀1:發燒 急救小偏方: *多補充水分:包括開水、果汁等。 *促進散熱、降低體溫:減少蓋被,不要穿太多衣物,用溫水擦浴,保持環境不要太悶熱。 症狀2:咳嗽 急救小偏方: *補充水分以稀釋黏液,由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