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父母以孩子為中心時千萬不要溺愛

父母以孩子為中心時千萬不要溺愛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溺愛子女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我們的童年過得很艱辛,再不能讓孩子經受我們的那些磨難了。”“現在條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個孩子,因此,無論如何不能讓孩子吃苦受累。”正是懷著這種想法,父母們盡其所能地從各方面滿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無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應由他們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業、干家務、值日掃地等等。他們盡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鋪得平平順順的,似乎這樣就能保證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但是事實上,父母的這種觀念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

  溺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大敵

  天真、幼小和“一張白紙”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經常性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但是溺愛成了家庭教育、引導孩子的障礙。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錯還是對的心理狀態下干自己想干的一切。同時,溺愛使大人不能給孩子以適當的批評,不能讓孩子明白對與錯、能做與不能做、好與壞的區別。

  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性格

  父母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必動手,容易養成孩子任性、懶惰的性格。

  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百依百順,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溺愛孩子,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愛與培養孩子對其他人的愛,會使孩子不自覺地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考慮的習慣,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會認為規矩都是為別人制定的,與他們無關,使孩子漸漸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

父母以孩子為中心時千萬不要溺愛

  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過分溺愛,會使孩子習慣於依靠父母生活,沒有自己的主意、見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人、對事應有的責任心。

  削弱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會有很強的優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於與人相處,而當他們看到別人的進步時,又很容易產生怨恨與沮喪的情緒。

  溺愛會讓孩子變得無情

  一位教育家說過:“溺愛是父母與孩子關系上最可悲的事,用這種愛培養出來的孩子不肯把心靈獻一點兒給別人。”父母過分溺愛孩子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也應關心別人,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

  當然,父母出於對孩子的關愛,安排和規定好孩子的生活、學習,這種做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是可取的,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就不能拘泥於這種方法了,因為如果還這樣做容易使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影響孩子的獨立自主。

  石家莊市一名學習成績很好的女孩子,去參加市裡組織的三好生夏令營,姑姑非要媽媽跟著去。原來,這個女孩子自己不會梳頭,不會倒開水。結果,五天的夏令營她只過了三天,因為“不適應”而提前當了“逃兵”。

  參加北京市中小學生北極村冬令營的一名小營員,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東北雪原長了一身痱子。原來,這名小營員臨出發前,媽媽千叮咛萬囑咐他一定要多穿衣服,但沒有告訴他熱了時要脫衣服。這名小營員根本不會照顧自己,在暖烘烘的屋裡也穿著出門時才穿的羽絨褲。難怪他會捂出一身痱子!

  對孩子過度溺愛的父母也許不會想到,您的愛可能讓孩子很尴尬呢!長此以往,孩子會因為父母的包辦而能力低下,如此惡性循環,後果不堪設想。

  可見,溺愛帶給孩子的只有懦弱和無能!面對競爭激烈的未來,等待孩子的只能是失敗!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不要代替孩子決定,而要讓孩子自己學會選擇;不要代替孩子體驗,而要讓孩子自己學會品嘗;不要代替孩子作總結,而要讓孩子自己學會反思。父母們,請把獨立自主的能力還給孩子。

  上面的事例告訴我們:只要是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就不要擔心事情是否會做得成功,事實上,讓孩子努力去做某一件事就已經是成功的開始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准則。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那麼,父母怎樣做才算是真正愛孩子呢?

  父母愛孩子要有理智

  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但是在愛孩子的過程中要有分寸、有原則。要能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無益的激情和沖動。然而,我們有些父母,尤其是相對年輕的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往往缺乏應有的“分寸感”。他們對待孩子往往是無原則的,過分地寵愛。有的對孩子姑息遷就,任其發展;有的只知道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錦衣美食,卻不懂得給孩子良好的精神食糧和思想營養。這樣,勢必把孩子慣壞、寵壞。這種“愛”是盲目的、有害的。

  愛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就是說,嚴格要求正是出於深切的愛。所以,做父母的不應該受盲目的愛所支配,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當然嚴格要求並不意味著對孩子動辄訓斥打罵,而是要做到以合理為前提。而且,態度也應該是耐心的、循循善誘的。

  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終究是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最基本的生存本領。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就需要父母給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把孩子應該自己完成的、能夠做到的事情,以及他應該承擔的對自己、對父母、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都要還給孩子,給孩子獨立面對社會的機會,讓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人。

  有一點需要提醒父母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不能過急,要循序漸進,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提出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能讓孩子做不能做到的事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毀掉BB心理健康的6大因素

    影響孩子健康心理建立的因素與解決辦法    1、家庭生活不和諧,父母經常爭吵   家庭成員之間融洽的關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對於孩子來

開塞露的用法(嬰兒)

開塞露是什麼?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開塞露品牌有很多,但成分不外乎是甘油、甘露醇、硫酸鎂這三種。各種甘露醇制劑成分不同,成分間的比例也不同,但原理基本一樣,都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濃度,即高滲作用,軟化大便,刺激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