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園回來,女兒給我講了一個剛剛學會的“品德”故事——
爸爸媽媽生氣了,爸爸像個大獅子,媽媽像個大刺猬;
媽媽要帶寶寶回外婆家,寶寶要留住好媽媽;
寶寶向左跑,向右跑,就是不讓媽媽抓得到;
“哎喲”一聲寶寶摔倒了,爸爸媽媽趕忙過來抱一抱;
好了,好了,爸爸媽媽不吵了,全家一起呵呵笑。
這個編故事的人真的很討厭。對於小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吵架是一件多麼令人焦心的事情,他卻偏偏遣詞造句美得像踏青郊游一樣輕松,簡直就是借別人的痛苦來顯擺自己肚子裡的那點墨水!可惜我們的老師還偏偏喜歡用這樣的教材來誤導孩子,標榜大家來學習那種“懂事而不幸福”的好孩子。
真是搞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吵架不開心,反而要小孩子費心來想辦法?如果一個家庭中的孩子就像“大人”一樣懂事,那大人們都去做什麼呢?
上周接診了一個16歲的女孩,焦急地問我: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她媽媽面對即將發生的離婚。當時,我一邊看著她單薄得好像柳樹葉一樣的身體瑟瑟發抖,一邊聽她講述她那小鳥依人的媽媽是如何每晚給住在宿捨的她打電話傾訴心中苦悶,同時又是如何從自己女兒身上獲得能量後反過來囑咐女兒“一切別往心裡去,也別跟別人說,好好學習為重”。
“所以,你媽媽的痛苦有一個傾聽者,而你卻沒有。”我輕聲打斷。
只這輕輕一句,就讓這姑娘頓時淚如雨下。
其實,就像這看不見自己處境的可憐姑娘一樣,孩子為了父母的事情著急上火,根本就不需要大張旗鼓地進行教育,完全是出於天性和本能。因為這孩子頭頂上的那塊天空,至多不過巴掌一般大,一半是爸爸,一半是媽媽。一旦這天空出現了裂痕,簡直世界大戰一般可怕,足以嚇得他們使盡全身力氣來努力修補。
以前聽一個好友講過,他小時候最害怕爸爸媽媽吵架,特別是害怕媽媽收拾東西回姥姥家。如果一定要問當時怕什麼,現在想想也不知道,反正每次他爸媽一吵起來,他就使勁哭,使盡全力地哭,聲嘶力竭地哭。那時他心裡就一個想法——要一直哭到隔壁的鄰居被這哭聲吵得沒法睡覺,那樣他們就會敲開他家的大門,真心或者假意地來勸架。
面對爸爸媽媽這片天空即將撕裂,這種記憶深處的恐懼,差不多我們都曾經歷過(倒不一定是真正意義的徹底分手,但小孩子總是分不清大人們的爭執究竟嚴重到什麼程度)。而那種竭盡心力的努力,恐怕原本我們也都曾做過(比如突然變得很乖或者很不乖);還有那些無能為力又椎心入骨的傷和痛,更是被很多人深深體會過。
怎麼長大成人以後,好了傷疤忘了痛,我們都得了健忘症?還要借“教育一個懂事的好孩子”為名,重新倡導我們的孩子把過去的傷害全部再去經歷一遭?
晚飯後,老同學打來電話敘舊,怒氣未平的我正好把以上的感想與之分享。不想對方十分輕蔑地打擊我:這還少見啊?摔個跟頭就可以讓爸媽重歸於好,簡直就是便宜大大的任務!
原來,他前些日子剛剛看了一個家庭治療的案例,概括起來可以總結為“馬桶上的2歲英雄”:那個可憐的小男孩經常連續一周不排大便,他的父母實在沒辦法才不得已向心理醫生求助;最後細心的心理醫生終於發現問題的正解——原來,只有在這孩子坐在馬桶上痛苦萬分的時刻,那對終日炮火連天的父母,才會停止爭斗,成為合作的一對。
都說孩子自戀,沒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每個孩子都會以為自己是萬能的。只有幸福的孩子,才常常不用太懂大人們的事。
![]() |
危害寶寶健康三大“殺手”
一直以來,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卻忽略了他們的身體狀況。現實中,學習壓力大、飲食不合理、缺乏運動等種種因素已導致很多孩子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看起來沒什麼大病,卻整天疲憊不堪。這是一 |
![]() |
給孩子接種HPV疫苗可預防癌症
HPV能引起多種癌症接種疫苗可預防感染 HPV是人乳頭瘤病毒的簡稱,在美國大約有2000萬人感染了HPV,其中大部分都是十幾歲到20歲的青少年。 據了解,幾乎所有的女性宮頸癌都是由HPV引起的,HPV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