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如何護理早產兒?如何預防並發症?

如何護理早產兒?如何預防並發症?

  一、如何護理早產兒,注意預防6種並發症

  1、感染問題

  早產兒因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較沒有對抗病毒的能力,非常容易受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很容易造成敗血症,甚至於腦膜炎,需要特別注意。

  2、心血管疾病

  若早產兒肺部問題逐漸好轉時,會因動脈導管尚未關閉,而有多的血量自主動脈經由動脈導管流至肺,造成心髒衰竭及肺功能變差。

  3、呼吸系統疾病

  因早產兒的肺部發育不全,因此會造成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部分體重極低的寶寶也會有呼吸窘迫症候群,而有呼吸急促、發绀的現象。

如何護理早產兒?如何預防並發症?

  4、腸胃系統疾病

  早產兒容易有營養吸收不良的毛病,因此最好喂以母奶;即使不得已要以配方奶替代,也最好采取少量漸近式的喂食方式。此外,有極少部份的早產兒會發生壞死性腸炎,需要特殊的治療。

  5、視網膜病變

  早產可能導致視網膜新生血管的正常發育受阻,而造成眼部發育不良,較易有近視等問題,應至兒童眼科追蹤檢查。

  6、周腦室及腦室內出血

  因早產兒腦室構造不成熟,血管構造相當脆弱,很容易易因腦壓升高,而破裂出血。一般可分為四級,若是輕微出血,且未造成腦室擴大,多半會由腦自行吸收。但是若因大量出血,造成腦室擴大或擴及腦組織,就有可能影響神經功能,造成動作發展遲緩或行為障礙。應於出生後,作腦部超音波,若有問題則需定期追蹤檢查。

  二、日常護理早產兒的注意事項

  1、溫度:早產兒皮膚膚嬌嫩,身體脆弱,當早產兒能自己吮奶並保證每日吸入量;在室內溫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體溫;體重每日增加10—30克,並達到2300克以上;無並發症;不須吸氧,無貧血及其他營養缺乏等疾病症狀,即可出院。

如何護理早產兒?如何預防並發症?

  2、注意保暖:對早產兒要注意保溫問題,但保溫並不等於把孩子捂得嚴嚴的,在家庭護理中,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4-28℃,室內相對濕度55%—65%之間,如果室內溫度達不到,可以考慮用暖水袋給孩子保溫,但千萬注意安全。嬰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測體溫1次如最高體溫或最低體溫相差1℃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體溫的穩定。

  3、洗澡:當嬰兒體重低於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若體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但在寒冷季節,要注意洗澡時的室內溫度和水溫。

  4、皮膚要勤清潔:很多家長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早產兒體質弱,怕感冒,就給他減少洗澡次數,其實早產兒的皮膚薄,更容易受細菌感染,清潔顯得更為重要。廣東氣溫高,即使是冬天也可以通過開暖氣等來保證室溫,沒必要擔心孩子會感覺冷。清洗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其褶皺部位,屁股每次換完尿布後要及時用清水清洗並擦干。口腔要用涼開水清理,防口腔感染。

  5、精心喂養: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因為早產母親的奶中所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兒母乳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而且早產母親的奶更利於早產兒的消化吸收,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能力,對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媽媽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適合喂養孩子,要想辦法讓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辦法讓孩子出院後吃到母乳。

如何護理早產兒?如何預防並發症?

  6、多進行撫觸和語言溝通,給孩子一些愛的傳遞:早產兒待病情穩定後即可開始撫觸療法,經過一定時間按摩,可以使嬰兒的攝入奶量明顯增加,頭圍、身長、血經蛋白、體重均明顯增高。撫觸對早產兒生長能帶來諸多益處,可作為早產兒時期綜合干預措施之一。撫觸是一種被動式的運動,皮膚的接觸能刺激觸覺神經、運動神經等的發育,利於大腦發育。

  7、防止感染: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母親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在給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干淨清潔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洗淨雙手。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讓你的孩子遠離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或雖有便意,而排便困難。食物品種選擇不當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便秘病人根據所表現的不同類型,合理選擇食物品種至關重要。中醫常將便秘分為熱秘、氣秘、虛秘三種類型。現將各類型的症狀特點

如何善待幫“倒忙”的孩子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後,對什麼事都喜歡說“我來”,願意嘗試做一些事情,但是由於生活經驗和實際能力的不足,常常是“好心”卻辦了“壞事&rdq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