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養是否適當,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與身體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媽處於新手上路的初級水平,難免會進入喂養誤區。如果不能及時從喂養誤區走出來,很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
別讓喂養誤區耽誤了寶寶健康。
誤區一: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越多越好
雖然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嬰幼兒十分重要,然而也不能給寶寶過量地攝入或濫用,否則會對寶寶身體產生不利影響,造成的危害比如會有維生素A、D中毒、補鈣過量等。
誤區二: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看上去稀稀的,沒有奶粉沖出來的牛奶那樣濃,所以放棄母乳喂養,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喂養對寶寶有很多好處,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種疾病的抗體,實踐證明用母乳喂養的寶寶少生病;母乳與牛奶相比,所含營養較全面、充分,母乳喂養的寶寶較健康;母乳對於寶寶來說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
對媽媽來說,母乳喂養更方便、更省錢,不用消毒,且溫度適宜;母乳喂養的媽媽身體恢復較快,並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誤區三:母乳喂養時間越長越好
越來越多的媽媽雖然做到了母乳喂養,但有些人卻陷入另一個誤區:認為母乳喂養時間越長越好。
兒科專家指出,當母乳喂養4-6個月的時候,由於嬰兒生長發育迅速,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已不能滿足其需要。
因此,嬰幼兒在6個月後就開始添加輔食很重要。添加換乳期食品不僅可以補充寶寶營養,還能讓寶寶學會吞咽、咀嚼,鍛煉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如果寶寶甚至一歲還沒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對。
誤區四:用鮮奶代替配方奶粉
喂養2歲以內的寶寶對寶寶來說,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質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於寶寶消化;牛乳中蛋白質、鈣、鈉、鉀等的高含量與寶寶未成熟的腎髒能力不相適應。
因此,2歲以內的寶寶最好選用配方奶粉,盡量不用鮮奶。
誤區五:選用保健品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嬰兒出生以後,隨著一天天長大,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漸減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後6個月到3歲這段時間。
有些家長認為為孩子選用保健品也是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的好辦法,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保健品中還沒有專門提高免疫力的,很多宣稱以提高免疫力為主要功效的保健品,其實並沒有臨床和理論上的科學根據,選擇保健品其實不如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
誤區六:對寶寶免疫力的補充是調理性的
給寶寶補充免疫力,需要選對時期,而且必須持續,不能輕易中斷。免疫力好,寶寶會很少生病,其他各方面表現都好。
寶寶免疫力補充的最佳時期是6個月~3歲。如果這個時候過於大意,會對寶寶將來的健康造成影響。
但如果問題一出現,往往就意味著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因此,需要在寶寶免疫力提升的關鍵期給予他足夠的免疫營養,不要等到寶寶生病後再來干著急。
![]() |
寶寶打疫苗:後續監控很重要
近期發生的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後死亡事件,令疫苗安全問題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熱點。在我國,每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要打13種免費供應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作為迄今為止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疫苗在保護孩子健康方面發揮 |
![]() |
寶寶便秘父母可以喂些米湯
小寶寶其實和大人一樣,吃什麼決定會不會出現便秘。哪怕寶寶只吃奶,他的飲食中也需要有能潤滑腸道的食物。 大人亂吃東西會便秘,媽媽們沒給寶寶合適的食物吃也會惹來便秘。 寶寶成長每天的指定大事中,排便可是排在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