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真的是餓餓就好?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

真的是餓餓就好?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

  媽媽們首先要判斷,寶寶不好好吃飯的原因是什麼,盲目采取任何一種方法強迫寶寶進食都是不可取的。一般來說,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種,只有針對性地調整喂養方式,才能讓寶寶好好吃飯。

  1、寶寶的腸胃消化能力不如成人

  寶寶的腸胃消化功能發育尚不完善,即使家長已經多方面注意,寶寶仍然可能無法好好消化腸胃中的食物,因此經常會出現到吃飯的時間點了,寶寶還不願意吃飯的情況。

  ◇應對方法:

  可以通多帶寶寶運動,消耗寶寶體能的方式,促進寶寶消化。不要強迫孩子進食,也不建議追著喂食,吃多少由寶寶自己決定。

  2、寶寶吃飯的過程中分心

  很多媽媽喜歡讓寶寶邊玩玩具邊吃飯,其實這種方式很不利於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食習慣。寶寶的好奇心強,如果吃飯的時候旁邊有好看的、好玩的,寶寶很可能會出現分心,完全忘記了饑餓。

真的是餓餓就好?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

  ◇應對方法:

  寶寶吃飯的時候手裡不能有玩具,唯一可以有的就是餐具。另外可以給寶寶一個專屬的餐椅,家人吃飯的時候將餐椅搬到餐桌旁邊,這樣寶寶看到家人吃得津津有味,也會積極去模仿。

  3、不及時添加輔食

  如果寶寶出現了咀嚼的動作,媽媽卻依然沒有添加輔食;或者寶寶到了該斷奶的月齡,還沒有能力進食乳類以外的食物,這樣會影響寶寶咀嚼功能的發育,影響寶寶進食的興趣。

  ◇應對方法:

  無論是母乳喂養的寶寶,還是人工喂養的寶寶,都要及時添加輔食,慢慢讓孩子適應乳類以外的食物,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一般情況下,母乳喂養的寶寶6個月可以開始逐步添加輔食,人工喂養的寶寶則4個月就可以開始嘗試配方粉以外的食物了。輔食添加注意量由少到多,質地由稀到濃,品種由少到多。

  4、進食過多零食

  市面上的兒童零食花樣繁多,嚼的、吸的、吮的、能吃又能玩的,顏色鮮美,味道誘人,寶寶喜歡吃零食很正常,但是如果進食過多的甜食、水果糖、冰激凌等含糖量較多的零食,寶寶的腸胃總處於“工作”狀態,這樣餓寶寶再久,他也不想吃飯。

  ◇應對方法:

  零食中的熱量非常高,不利於寶寶消化,且進食過多零食,寶寶的腸胃沒有食物排空時間,稚嫩的胃沒有饑餓感,寶寶自然食欲不佳。應當限制寶寶吃零食,少吃或不吃,另外可以用水果、自制的點心等來代替市面上的零食。

  5、寶寶的生活作息不規律

  由於消化器官發育尚未完善,消化酶和胃酸比成年人分泌少,胃容量小,適應性差,寶寶的消化能力本來就不如成人。此時如果寶寶的飲食作息不定時、任意玩耍、缺少適量的活動等,都會影響胃腸功能的正常運轉,從而出現食欲不佳。

真的是餓餓就好?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

  ◇應對方法:

  即使是腸胃功能較好的成人,都經不起飲食作息不規律帶來的影響,更何況是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好的寶寶?讓寶寶按時進餐、保持適量的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才有利於寶寶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6、進食的環境過於喧鬧

  如果吃飯的時候開著電腦、電視,周圍還有人在聊天說話、打電話,環境人多嘈雜,這種氣氛下別說寶寶了,就連大人也吃不下東西。但是為什麼卻要求寶寶在這樣的環境下進食呢?

  ◇應對方法:

  寶寶進食對環境也是有要求的,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下進食,或者在家人吃飯的時候一同進食,這樣氣氛才有利於寶寶進食。強迫寶寶在喧鬧的環境中進食,不僅會讓寶寶吃不下,長期下去對寶寶的健康也不利。

  7、病理性因素

  寶寶生病會影響腸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且藥物有可能會引起胃腸道反應,降低寶寶的食欲。另外,如果寶寶有消化不良、腹脹、拉肚子等腸胃不適的症狀時,也會出現不愛吃飯的狀況。

  ◇應對方法:

  這時候強迫寶寶進食,只會增加寶寶腸胃的消化負擔,更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病理性因素引起食欲減退,此時應以清淡的飲食為主,少吃多餐,合理搭配,等寶寶胃口好了再增加喂食的量。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育兒須知:兒童患牙周炎有3大危害

兒童患牙周炎有3大危害  1、乳牙的存在為繼承恆牙的萌出預留間隙,並且對恆牙的萌出具有一定的誘導作用,如果乳牙因為牙周炎導致近遠中徑縮小或過早喪失,容易導致恆牙萌出時間異常、牙颌畸型等。  2、牙周炎產生後,對

新生兒口腔護理兩大禁忌

新媽媽生下寶寶後,還有許多的母嬰護理工作要做。對於新生兒口腔護理,父母們日常應當注意些什麼呢?小編介紹了四大要點,爸爸媽媽們可遵循這些原則去做。此外,還有兩個禁忌也要小心,否則寶寶的口腔就難免惹上麻煩了。  新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