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至6歲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成長可以分成若干個階段,但現在各種錯誤的早教觀念與行為卻比比皆是。”創藝寶貝早教專家余虹對此作了分析。
探索階段(約2歲前後)
正確:主要鍛煉孩子們的五感,教會孩子用看聽聞摸嘗來感知事物,使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鍛煉。
誤區:生怕孩子磕著絆著,特別是一些由保姆帶養的家庭,孩子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仿佛都由大人刻意安排好的,降低了孩子主動接觸新事物的本能與興趣。
表現階段(約3歲前後)
正確:把想象到的各種事情按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現出來。表現能力、動手能力有所提高。
誤區:最常見的問題幾乎都集中在讓孩子去背唐詩、認字甚至學外語,這反而會限制孩子們用自己的思維去感知生活,也不利於他們表達豐富的情感。
理解階段(約4至5歲前後)
正確:讓孩子們從以前偏重於對五彩的認識,轉向淡彩結合甚至純黑白顏色的水墨畫學習,這對提升他們的感官品質會有很大幫助。要有意識地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行為上能動靜結合,而且對一些可能枯燥乏味的色彩、圖形也要有一定的關注能力。
誤區:孩子缺乏安靜地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對應當關注的事物不能收放自如,放任自己的情感與喜好。
邏輯階段(約在學齡前一年內)
正確:體驗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如水彩、油畫、雕塑、建築等,使孩子的藝術鑒賞和表達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誤區:急於與小學教育“接軌”,將一年級的學科知識下放到這個階段,讓孩子開始為作業而苦惱。本報記者王蔚
上海師大藝術與學前教育系副主任李燕說,現在早教領域有種十分錯誤的提法,就是“2歲背古詩,3歲就掃盲”。由於學齡前的孩子還不具備接受抽象知識的能力,過早地知識性傳輸會極大地挫傷他們的興趣培養,也會阻礙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成。李燕認為,特別是在入小學前的一兩年,“前學習階段”的能力與品行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游戲對四五歲的孩子來說,與其去學珠心算,還不如讓他們玩過家家,讓孩子在情景游戲中體會社會生活的豐富和多變。
算術沒必要刻意教他們在作業本上一五一十地計算加減法。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購物,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觸簡單的計算。打撲克、玩大富翁游戲,也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學習”。
識字相對於識一籮筐的字,學會開口表達、善於正確表達,則顯得更為重要。對即將入學的孩子,愛看小人書、愛用筆塗鴉、愛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這就會為將來的小學學習打下良好的行為基礎。
![]() |
細數新生兒喂養的四個不當
新生寶寶的哺乳受很多關系的影響。新媽媽應該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保持穩定的情緒,如果新生寶寶的喂養不當就可能導致母乳缺少,也會使寶寶的健康受到影響。那麼常見的幾個喂養不當的情況是什麼呢? 情況一:媽媽的奶 |
![]() |
嬰兒期寶寶的氣質培養
可以把嬰兒歸納為三種主要的氣質類型: 1、“容易護理的嬰兒”。他們的行為比較有規律性,容易感到舒適,有安全感,容易適應,一般會對新的刺激產生積極的反應。他們是愉快的兒童。 2、&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