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關注兒童問題:孩子心中的惡從何而來

關注兒童問題:孩子心中的惡從何而來

  發生在重慶的10歲女孩摔嬰事件,讓許多人都覺得無法理解。兒童的心裡也會有惡嗎?如果有,它從何而來?

關注兒童問題:孩子心中的惡從何而來

  暴力的花朵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攻擊行為是人的一種本能。就像動物能通過爭斗保護自己,人也會利用攻擊行為來維護自己的生存。但社會和文化限制了我們,只有在特定情況時人們才會將潛伏在心中的暴力釋放出來。相對於大人而言,一個孩子更易受到情緒的影響,更容易做出一些受消極情緒影響的過激行為,表現出攻擊性。

  就像兒童的大腦神經還沒有發育完全一樣,兒童心理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他們不像大人一樣有較穩定的人格和理性的認識。而且兒童的發育快慢存在著個體差異,同樣是10歲的兩個兒童,他們的心理發育程度可能相差甚遠。而且在這一階段,兒童的可塑性較強,後天環境極易誘導他們出現嚴重的問題行為。對於一些較小的兒童,由於他們認識能力的發展局限,常常很難認識到一個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只是出於模仿和好奇就做出一些特殊行為。大量的實驗研究證明,兒童會由於後天的模仿和學習,更多地出現攻擊行為。在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一個實驗當中,孩子們在看見大人毆打充氣娃娃之後,也學會了毆打充氣娃娃發洩情緒。該實驗影像資料中孩子毆打玩具的行為,幾乎和電梯中小女孩的行為如出一轍。

  孩子的這些心理行為受到家庭、老師和同學的影響。許多調查研究都顯示,在那些有暴力行為的青少年家庭當中,他們的父母多表現出感情不和、對孩子的管教冷漠甚至直接對孩子暴力虐待等問題。本該是給孩子提供關愛和支持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只有不安、痛苦和恐懼,不僅使孩子的心理沒有得到健康發展,更易成為推動孩子表現出過激行為的內在驅力。家庭中的暴力,也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暴力的學習環境。

  現在,許多人用“惡童”來形容這個女孩,從道德的角度批評她的所作所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的道德認識發展是從低級到高級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一開始,兒童的道德認識只能停留在膚淺層面上,以大人對自己的獎懲來認識對錯。隨著心理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才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慢慢理解道德背後的深層含義,使道德認識達到較高水平。

  因此,對於孩子的培養,不應只重視吃穿和學習,還應該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作為家長,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給孩子溫暖和愛,溫馨積極的家庭氛圍使得孩子較少產生來自家庭的不良情緒,家庭帶來的情感支持也能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緩解。

  當然,復雜的生活環境中負面情緒的產生在所難免,但是暴力攻擊並不是唯一的宣洩出口,成人在教導孩子學習方法的同時,也應該引導他們用積極的方法來排解情緒,比如運動和游戲。同時,成人也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個人體會和理解其他人情緒感受的能力,和平常所說的換位思考比較接近。當一個人能以同理心感受別人的感受時,暴力攻擊行為也會隨之減少。

  此外,還應注意心理疾病的治療。當孩子表現出一些問題行為的時候,別光想著打罵和管教,有必要的話,應該及早尋找專業的心理和精神科專家給予指導和幫助。因為對於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更有效的矯正治療。文/李晔明(心理咨詢師)

  教育缺失引發的悲劇

  是什麼讓一個孩子做出摔嬰這樣讓人悚然的事情?目前的一些報道細節似乎都指向同一個問題——親子教育的缺失。

  親子教育是控制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青少年的道德品質與家庭教育的成敗有著直接關系。數據顯示,近60%的未成年犯的家庭教育不健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道德成長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模仿讓他們獲得經驗,並以父母為榜樣。雖然沒有離開家門,但過於忙碌或對孩子不聞不問的父母,實際使孩子處於一種“隱性留守兒童”的狀態,他們缺少道德榜樣,也沒有分辨是非的基准。這些孩子以自然和無序狀態發展出來的所謂道德,因為缺少校正,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甚至出現了道德信念的淪喪。

  這時候,孩子往往會更多地受到社會和媒體的影響。如據調查,有14.5%的未成年犯承認,影視作品中的某些內容使他們產生了違法犯罪的想法。事實上,少年虐童的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1993年就曾經有過一起震驚英國的案件,兩名10歲左右的男孩將一名兩歲的小孩虐殺致死,還制造了孩子被火車碾軋致死的假象。而且,在其中一個孩子的住處還搜出了《鬼娃回魂3》和《鐵路少年》等暴力影片。

  網絡是另一個影響當代孩子發育的重要因素,特別是網絡游戲,游戲中的虛擬身份會干擾他們對現實角色的清晰認識。青少年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和理性行為能力都較低,具有沖動性和攻擊性。網絡游戲的暴力性內容往往會引發他們沖動性暴力犯罪。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處於“放任”狀態的孩子對親情往往是淡漠的,這使他們變得對人無情和冷漠。如果再配以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情況則更加糟糕。後者也最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低下和無能。粗暴懲戒的唯一功效只能暫時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使其成為在家長或其他權威人物面前老實、而背後表裡不一的人。粗暴的管教還會增加孩子的孤獨感和叛離性,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情緒不穩、殘暴和缺乏同情心。而被粗暴對待的孩子也更容易用同樣粗暴的手段去對待他人,造成對他人的傷害。溺愛、粗暴或放任都不是合適的家庭教育方式。

  有些家長在孩子教育上“耍滑頭”,“公共教育”成了他們的救星,以為把孩子早早送進幼兒園或學校就萬事大吉。家庭將更多的教育監護責任“轉嫁”給學校,面對道德問題還常常問上一句“你們老師怎麼教的”?教師和學校往往面臨的是一個有心無力的窘態,智能中心主義的教育模式讓他們不得不優先重視智力而輕視道德。我們計算一下,如果一個班有40個學生,教師每天給每個學生哪怕一分鐘的特別關注,總時間就是40分鐘……再看看作息時間表、課程表以及教師備課、作業批改等其他工作安排,就會明白教師到底有沒有時間和精力幫助家長完成這個“轉嫁”的重任了。

關注兒童問題:孩子心中的惡從何而來

  更糟糕的是,從影響力上來講,老師的“言傳”,遠比不上父母的“身教”。家長及家庭成員的各種不良行為會對青少年造成實質性影響,使他們對社會認同的道德和行為規范產生懷疑,偏離正確的道德取向。一些家長因為一些小利益去鼓勵孩子的某些不當行為,這無疑樹立了糟糕的榜樣。

  如果想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家長就必須分出一部分精力來關注孩子,我們可以試著坐下來,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只有多觀察,才能在細微處發現問題,在孩子犯錯之前引導化解。我們要防微杜漸、循循善誘,而不是平時關注不多,一旦出現了問題便簡單粗暴。雖然在追求物質生活的今天,多掙一些錢不是壞事,但錢是掙不完的,孩子的教育卻是耽誤不得,一個成功的家庭應該在其中找到平衡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怎麼給孩子補充氨基酸

補充氨基酸  只要孩子食用了適量的含蛋白質的食品(而且吃的時候也做到了細嚼慢咽),那麼他們就能夠獲得身體所需的氨基酸。可是,如果孩子在情緒或記憶力等方面還是出現了某些問題的話,那麼你就應該考慮給孩子追加某些其他

多練爬行有利寶寶身心發育

寶寶爬行好處多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柯海勁分析說,爬行動作雖然簡單,但它對寶寶的好處卻是多方面的。  首先,爬行時寶寶頭頸抬起,胸腹離地,要用四肢來支撐身體的重量,寶寶的胸、腰、腹、背及四肢的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