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夜驚怎麼辦
夜驚和做噩夢則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理現象,夜驚主要發生在3-12歲的兒童身上,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在這個范圍內,其實你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如果你很忙,也不需要繼續讀下面的內容了。
兒童3歲之後,大概3-6%的概率會出現夜驚,發生高峰期是在3.5-4歲前後。從高峰期之後,情況會逐漸好轉,到20歲後,只有不到1%的還會出現夜驚。
以前人們基本上是把夜驚和噩夢混為一談的,因為兩者的情況比較類似。直到現代醫學昌明之後,通過監控腦電波的變化,醫學研究者才發現兩者的不同。夢,包括噩夢,是發生在睡眠的快速眼動期REM中,這個時候,大腦屬於很興奮的狀態。而夜驚則是發生在睡眠的非快速眼動期NREM的第3-4階段。
除了用腦電波監測以外,還有一些比較簡單的區分孩子到底是夜驚還是噩夢的方法:一般來說大部分兒童都可以記住夢中發生了什麼,噩夢驚醒以後處於可以溝通的狀態,可能會和爸媽哭訴夢到了什麼,希望爸媽安慰,哄哄就繼續睡覺。轉天早上很多也能記起來具體夢的內容。
但是夜驚則不會,因為夜驚並沒有任何圖像、情節這些內容可供記憶。孩子往往只是在睡覺的過程中,突然坐立起來,尖叫或者大喊,出現心跳呼吸加快、出汗、捶打或者其他不安表現,幾分鐘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後,就平靜下來躺下睡覺。醒來的時候也基本處於無法溝通的狀態,對於打擾他的人還可能會言語或者肉體攻擊,轉天早上基本不記得這些事情。
相對來說,夜驚是挺讓人害怕的一件事情。現代醫學通常認為夜驚是睡眠障礙症中的一種,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兒童的CNS(中樞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睡眠中CNS過於亢奮,在人體在睡眠的不同階段切換中發生問題導致的。同樣的原因還會導致夢游症的出現。夜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還是遺傳,如果父母出現過夜驚,那麼孩子也有這個問題的概率要比其他孩子高10倍。
如何緩解寶寶夜驚的狀況
大部分爸媽不需要過於擔心夜驚,畢竟按照比例,一個班的小朋友也就出現一個案例。如果根據上面的判斷方法你還是覺得孩子的問題非常可能是夜驚的話,爸媽可以按照如下的方法來處理:
1,減少孩子的壓力,包括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多進行溝通;
2,建立良好、固定的睡眠時間體系;
3,確保孩子得到充足的休息;
4,白天不要玩的太興奮,也避免過度疲勞或者熬夜。
這些對於緩解大部分兒童的夜驚情況都會有作用,不過如果的確孩子夜驚的情況很頻繁或者不能好轉,可以去醫院向醫生咨詢。有一些藥物和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夜驚的情況,因為這些必須醫生根據孩子具體情況來判定,這裡就不介紹了。
最後,請不要嘗試各種稀奇古怪的偏方,甚至安神的中成藥,很多成分對寶寶的害處要遠大於睡不好覺。要記得在即便在中藥占主流的年代,大部分我國勞動人民遇到這種情況,寧可請人跳大神也沒選擇吃藥。推薦閱讀:小學教師猥亵7女童 女童染性病並有自殺傾向>>>
![]() |
小兒消化性潰瘍的飲食療法有哪些
小兒患了消化性潰瘍宜進食易消化的飲食,每日3-4次,不吃零食,不暴飲暴食,因為所有的食物,包括牛奶,進食後均可刺激胃酸的分泌,故目前不主張少量多餐。小兒消化性潰瘍的飲食療法有哪些?對症狀嚴重的患兒,可在白天每2 |
![]() |
孩子感冒當心腎病綜合征
夏季炎熱,頻繁使用空調,使孩子容易患上感冒、扁桃體炎、急性咽炎等疾病,如果不及時有效控制感染,在1~4周後就有可能誘發腎病綜合征。小兒腎病多見於2~6歲的兒童,以學齡前為發病高峰,男孩多於女孩。雖然大部分患兒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