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期是培養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時期,兒童心理衛生已越來越受到人們高度重視。家有兒女,父母總有一些煩心事兒,現在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也在加劇,其中焦慮症就是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兒童心理專家認為,兒童焦慮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性德,也有後天環境的影響。
兒童煩惱焦慮怎麼辦?
先天氣質起一定作用。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他們的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出極度的害羞,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長大一些後,他們中的一些依然表現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多慮。有些父母很納悶,自己帶孩子和別人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孩子這麼“磨人”?在這裡,先天氣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過度保護和溺愛。
過度地保護和溺愛孩子,使他缺乏獨立性發展,也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家人的過度包辦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適應社會能力的鍛煉機會,當他們獨自置身於新環境、新情景中或與陌生人接觸,會產生不知如何應對的困惑,以致情緒波動、過度擔憂,阻礙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父母關系不和諧。
也有很多孩子的焦慮影射了父母關系的不和諧。比如父母在婚姻關系上有裂痕,他們自己不願意面對,而通過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來彌補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時也會下意識地配合父母,表現出一些焦慮的症狀,使家裡的矛盾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願地做“替罪羊”,從而避免父母關系的破裂。
父母要求過高。
有研究表明,環境因素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大多具有焦慮氣質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容易焦慮,或情緒易急躁。不難想象,遇事經常緊張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慮的;而情緒不穩、愛責打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長期被忽略、責打、否定的狀況下,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如今,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於有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准,孩子的表現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自信心受損,內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 |
山楂神曲粥可治療寶寶嘔吐
嘔吐不是病,而是很多疾病的常見症狀,如果小寶寶在6個小時內,每次喂食都吐的很厲害時,就會失去大量的水分,必須立即去看醫生;一般寶寶喂食後,會流一點點奶出來,只是溢奶而已,可不必太擔心。 下面我們來介紹下關於寶 |
![]() |
對症治療小兒肺炎效果才好
兒童在肺炎急性期或恢復期的抵抗力及消化功能均會減弱,應用飲食食療可以使小兒盡快恢復健康。下面就來了解一些小兒肺炎的食療方法: 【風寒閉肺型】 症狀:咳嗽、痰稀白、不渴、舌淡。食療方1:蔥姜粥:取蔥白3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