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月是流行高峰期
汪蕾醫生介紹說,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其中10月—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秋季腹瀉的罪魁禍首主要是輪狀病毒。這些病毒集中在小腸,引起腸道黏膜的損傷,影響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時間長了,就會腹瀉。
這種病毒在小寶寶體內一般有1天—2天的潛伏期。發病時,大多數孩子會出現類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比如流鼻涕、發熱等,其中一些孩子還伴有嘔吐,常發生在發病的頭1天—2天,隨後出現腹瀉。腹瀉每日5次—10次甚至10多次,大便像水或者蛋花湯一樣,呈花綠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黏液,無膿血,無腥臭味。如果不及時就醫,或者當成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治療,會延誤病情。許多孩子連續腹瀉半天後就會出現脫水症狀,十分危險。該病病程3天—8天,一般預後良好。
6個月—2歲孩子易患病
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有哪些?汪蕾醫生說,6個月—2歲的嬰幼兒以及營養不良、體弱多病的嬰幼兒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嚴重,病程較長。汪蕾醫生強調,孩子突然大便次數增加,一天內多於3次,就要到醫院化驗大便。
6個月以下的嬰兒,由於體內有母親的抗體保護,不易患秋季腹瀉。母乳喂養的嬰兒,更少得秋季腹瀉。
2歲以上小兒多數感染過輪狀病毒,體內有了抗體,發病率較低,而且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統逐漸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瀉。即使患病,病情也會輕很多。
輪狀病毒不怕抗生素
汪蕾醫生特別強調,輪狀病毒不怕抗生素。如濫用抗生素,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微生態失衡。
由於頻繁腹瀉,患兒容易脫水,家長不要只顧喂藥而忽視了補液。可以給寶寶喂口服補液鹽水,少量多次服用,每2分鐘—3分鐘喂一次,每次用小勺喂10毫升—20毫升,這樣積少成多,4小時—6小時就能糾正脫水。如果孩子腹瀉嚴重,脫水明顯,就要帶孩子到兒科,用靜脈輸液的方法補液。
汪蕾醫生說,對於秋季腹瀉,可在中藥治療的同時配合北京中醫醫院獨特的馮氏捏積手法,如患兒不能配合捏積治療,可考慮穴位貼敷治療。
秋季腹瀉的寶寶一般無需禁食,注意別過多補充高蛋白、高營養食物,否則加劇腹瀉,不利於寶寶腸胃的修復。
秋季腹瀉會傳染
由輪狀病毒感染引發的秋季腹瀉會傳染,它有兩個傳播途徑:一是由糞到口,直接或間接接觸患兒糞便後,將病毒由食物帶入口中;二是空氣傳播,即患兒糞便中的病毒擴散到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
目前,已經進入秋季腹瀉的高發期,媽媽們要怎麼預防秋季腹瀉?汪蕾醫生給出幾點建議:
1、注意衛生,媽媽每次給寶寶換尿布後、喂奶喂飯前都要洗手。
2、添加輔食有講究。一定要注意先從少量開始,在花樣上每次只能添加一次,以使寶寶的消化道有個適應過程。
3、餐具、炊具用後清洗消毒。
4、講究食物放置,冰箱裡放置的食物必須煮沸後才可食用。在常溫下放置的剩奶,不能超過4小時。
5、保持新鮮空氣,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不要因怕孩子受涼就緊閉門窗。
6、不要嚼飯給寶寶吃。有的媽媽怕燙著孩子,喜歡用舌尖舔一舔試試溫度,或者嘬一下奶嘴嘗嘗奶的溫度。這些做法非常不好,成人口腔內的正常細菌對孩子來說都可能是致病菌。
7、注意腹部保暖,腹部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將加重腹瀉。
8、主動防疫,必要時,可以讓孩子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目前對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抗生素無效,接種輪狀病毒活疫苗是預防的有效手段。但由於人體感染輪狀病毒後獲得免疫維持時間較短,輪狀病毒又有A、B、C、D4個亞型,相互沒有交叉免疫,疫苗也不可能覆蓋所有亞型,所以疫苗需要每一年到一年半接種一次,保護率可達到75%至80%。
![]() |
父母太無私反而孩子更自私?
父母的無私讓孩子不懂付出 記者采訪中發現,阿海的苦惱其實也困擾著不少家長。幼教專家何老師對記者說,兒童產生自私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 |
![]() |
媽媽必知:給寶寶半夜加餐對嗎?
我兒子1歲1個月多了,可體重也才9.5公斤,才會起幾步,總覺得他好瘦,一天3餐粥,瘦肉和排骨粥,有時粥都吃得好少,要哄著吃,臨睡前也吃一點粥,怕餓著他,可他到了半夜卻還要吃奶粉,差不多天亮的時候又要吃一次,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