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種疫苗的不良症狀
通常接種疫苗後,寶寶容易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腹瀉、皮疹、發燒等。
對輕微腹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只要注意給寶寶多補充水分,及時更換尿布,保證充足的休息,兩三天就能復原。如果寶寶腹瀉嚴重,並持續3天以上都不見好轉,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有的寶寶在接種滅活疫苗後6~24小時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現象,其中大多數在37。5℃以下,僅有少數疫苗如百白破疫苗可引起38。5℃左右的發熱,一般持續1~2天,很少有3天以上者。接種減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麻風腮疫苗、水痘疫苗等接種後的發熱反應是由疫苗病毒輕度感染所引起的,出現發熱反應較晚,一般在5~7天開始有短暫的發熱。這種發熱消失也快,1~2天可退燒。疫苗不同,接種疫苗後的發熱反應發生率也不同,輕微發熱一般不需處理,只要加強觀察,適當休息,多喝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感染。體溫較高者,應該去醫院作對症處理,必要時要補液。
在接種疫苗後無其他原因而出現的皮疹當中,以荨麻疹最為多見,一般在接種疫苗後數小時以至數日發生。特殊皮疹,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於接種後5~7天出現稀疏皮疹,一般7~10天消退。麻疹疫苗引起的皮疹非常輕微。水痘疫苗接種後12~21天中常見有丘疹、水泡或疱疹出現,一般不多,約在10顆以下,不會結痂。經治療均可痊愈,預後良好。
那麼,寶寶出現哪些狀況後不能接種疫苗呢?
二、寶寶不能接種疫苗的狀況
1、凡既往有過敏史的寶寶一律不得接種疫苗(除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外)。
2、患有嚴重的心髒、肝髒、腎髒疾病以及結核病的寶寶,也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3、具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寶寶不宜進行預防接種,尤其是活疫苗。
4、患有中樞神經系統性疾病的寶寶,如:大腦功能發育不全、癫痫、高熱驚厥、抽風病史、腦炎後遺症等均不宜進行預防接種。特別是百白破混合制劑、乙腦和流腦疫苗。
5、當寶寶處於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傳染病,應緩種以免加重病情。待疾病完全恢復後一周再行接種。
6、當寶寶發熱、體溫超過37。5℃時,也應暫緩接種。
7、如寶寶的接種部位有嚴重的皮炎、牛皮癬、濕疹、皮疹及化膿性皮膚病,則應在治愈後再行接種。
8、如寶寶的大便比平時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現腹瀉時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質炎疫苗。
9、凡發現有對雞蛋過敏的寶寶則不宜接種麻疹、麻風、麻風腮、流感等疫苗。
10、凡對牛奶蛋白過敏、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寶寶不得口服脊灰減毒活疫苗。
![]() |
孩子打疫苗後發熱是正常現象嗎
我聽了非常詫異,追問,方知孩子的奶奶是醫生,曾經說過孩子打了疫苗發燒是好事,不發燒才不好說明沒有效果。 我只好跟她解釋,不能這麼說,疫苗種類很多,有的幾乎沒有什麼明顯可見的反應,比如乙肝疫苗;有的反應大些,比 |
![]() |
寶寶哭鬧釋放比壓抑會更有效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在處理時通常很容易走入誤區,很多父母擔心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脆弱的人,因此他們會想方設法控制孩子哭鬧。其實,孩子哭鬧可能只是宣洩壓抑的情緒,有時候,釋放比壓抑更有效,應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