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程序
阻斷圍產期母嬰傳播方案(即單純hbsag陽性或hbsag、hbeag雙陽性的母親的新生兒):
①30μg/次,按0、1、6個月順序注射3針。
②30μg第1針,第2、3針各注射10μg,時間同上;
③第1針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個星期後按0、1、6個月順序注射3次10μg疫苗;
④第1針注射hbig,兩星期後按0、1、6個月順序注射3次30μg疫苗。
研究表明,③④為最好的免疫方案,其保護效果可達95%.
健康母親的新生兒按0、1、6個月注射10μg/次。
學齡前兒童按0、1、6個月注射10μg/次。
成人接種,可按0、1、6個月3次注射30μg疫苗即可。
"0"指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的第1針及其他兒童或成人為第1針起始時間。"1"為間隔1個月接種第2針。"6"指第1針後的6個月打第3針。
以上均為應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劑量。
基因重組疫苗的通用劑量為5-10μg.一般認為對hbsag陽性母親所生嬰兒及11歲以上兒童和成人,首劑免疫量應大一些,可根據對象不同給予10μg~20μg為宜。二者區別後附。
按以上程序接種全程設苗後,乙肝表面抗體的轉陽率可達95%以上。
用法:
采用上臂三角肌肌注。發熱、急性傳染病或其他嚴重疾病者,過敏體質者應暫緩接種。應備用腎上腺素,當過敏反應發生時使用。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約有10%-15%接種者可發生局部反應,偶有低熱、上呼吸道及胃腸道症狀。
效果:
(1)新生兒和學齡前兒童按《乙肝疫苗接種規程》完成全程免疫接種後,在4-6年內,抗體陽性率仍可保持在75%以上,免疫後9-10年有效抗體降至50%左右,但保護效果仍在80%以上,故一般9-10年內可不考慮加強,10年後則應加強1針。加強免疫的劑量為5μg/針、共2次,間隔1個月。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嬰兒免疫後如果未產生足夠的保護抗體(即抗-hbs滴度≥10iu/l),則再感染或產生乙肝表面抗原血症的相對危險性比陰性母親的嬰兒大10倍,故表面抗原性母親的嬰兒應在1歲時做血清學監測,如果沒有產生抗體或達不到10iu/l,則應及時進行加強免疫。加強免疫的劑量為10μg/針、共2次,間隔1個月。
(3)接種重組酵母乙肝疫苗所產生的抗體與接種血源性乙肝疫苗產生的抗體具有類似的免疫學性質和化學性質,這兩種乙肝疫苗在健康人群中產生相同的抗體譜,因而這兩種疫苗可以互換使用。
![]() |
小兒意外燙傷應該這樣處理
燙傷是小兒意外傷害中最常見的一種,很多家長對小兒燙傷的應急處理並不了解,導致燙傷引起並發症,下面不如就讓小編帶你來了解下如何處理燙傷。 家長如何處理小兒意外燙傷 1、在生活中小朋友不小心被燙傷燒傷的時候,家 |
![]() |
“纖支鏡”,小兒肺炎查治同步
連續高燒因氣管內痰堵塞 晨晨媽媽終於不用糾結了,之前幾天,她都在想到底要不要給兩歲的兒子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與治療,畢竟孩子還小,一想到一根直徑3.3毫米的管子要從鼻子插入肺內,她就很心疼。不過,看著現在逐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