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對了睡得好
實例分析:
兩周大時,辰辰一覺醒來面對單調的天花板,開始不耐煩地在那兒“哼”“啊”著,直到大人將他抱起為止。十周大時,只要大人一逗,辰辰馬上笑開懷,偶而發出輕而短的“啊啊”聲。滿3個月了,爸爸媽媽帶辰辰去外婆家玩,外婆、姑婆輪流抱著他,逗他玩,連著兩天,辰辰興致勃勃地“學習”與人交流,嗓門大了好多,白天幾乎沒怎麼睡。一旁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媽媽,一方面覺得寶寶與周圍多接觸有助於聽、觸覺等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擔心寶寶睡得太少會影響身體和大腦發育……
專業點評:
研究發現,成人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約2倍;睡眠超過8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倍多。總體而言,一天睡眠時間平均在4小時以下或是10小時以上的人,不論男女,死亡率都相當高。
至於嬰幼兒,專業研究顯示:嬰兒如果無法建立睡眠規律,可能出現各種身心健康問題,如:發育遲緩、多動症、智力障礙、嬰兒猝死症等。
◆睡眠不足,會影響嬰兒腦部及身體發育。
◆睡眠時間過長,不利於視覺、聽覺、肌張力等的發育;甚者,寶寶的智力也會受到影響。
◆晚間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寶寶,可能有動作欠協調、注意力缺損、多動、行為障礙、情緒失調、記憶困難等問題,還可能有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內分泌失調(身高不足、體重過輕或過重)、新陳代謝失調、發育遲緩等問題。
人們通常以為,兒童的成長是持續不斷地在進行著的,實際上,生長激素在白天只有少量分泌,夜間11點到清晨4點睡眠時,它的分泌最旺盛。所以,台灣有句諺語“嬰仔眠眠困(嬰兒乖乖睡),一瞑大一吋(一夜大一寸)”,充足的睡眠確實是長高的關鍵。
獲得良好睡眠的8個觀念與策略
1.認識嬰幼兒的睡眠型態
從出生到成年,孩子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日夜合計)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即:出生一周時,需要16.5小時(夜8.5小時、日8小時)、滿月時需15.5小時(夜8.5小時、日7小時),兩歲時需13小時(夜11.5小時、日1.5小時),3歲時需12小時(夜11小時、日1小時)……到18歲時為8.2小時。
2.親子同房分床睡
很多媽媽覺得“母嬰同床”方便喂奶與安撫寶寶,但小嬰兒容易受成人睡眠時的翻身、上下床、掀被、說話等動覺、觸覺、聽覺的干擾,而中斷睡眠。所以,最好為寶寶准備一張屬於他的床,有助建立歸屬感及安全感,為日後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以及培養獨立的性格奠定基礎。
3.配合睡眠周期來控制光線
光線透過視網膜影響腦內的生物鐘,“晝明夜暗”的環境使腦細胞活動形成規律;但如果環境是“晝夜皆明”,腦細胞的活動會發生混亂。
新生兒的睡眠是4小時一個循環,因此,喂奶時間定為4小時一次。喂奶時應開燈,適當的視覺刺激讓寶寶清醒、精神充沛、吸吮有力,多看多聽會有助於腦部的發育;當寶寶鬧著想睡時,應關燈,幫助腦細胞從亢奮狀態緩和下來。
4.讓寶寶嘗試自我安撫
1~3個月大的嬰兒,睡眠與意識清醒的周期循環,逐漸由4小時轉成24小時,他們白天的清醒狀態維持較長,而夜晚則睡得較長。到3個月大時,嬰兒可能整晚處於睡眠狀態。所以3個月以上的嬰兒夜間哭了,父母不要急著去安撫他,給他時間,讓他自己試著通過吸手指、嗅毛毯等,調整神經生理狀態,再度入睡。
5.小嬰兒睡覺時周遭應安靜
9個月以下的嬰兒,意識尚未與外界感覺完全隔離,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出現受驚而無法安眠的現象。但9個月之後,嬰兒在躍動式睡眠過程中,腦電波、行為舉止和視覺反應,開始與成人的意識隔絕狀態相似,睡眠不再那麼容易受外界刺激的打攪。
6.以孩子為中心的生活作息
全球0~3歲嬰幼兒睡眠狀況的調查發現:香港是全球嬰兒最遲睡覺,睡眠時數最短,睡眠質量最差的地區。這與父母下班晚、回家晚、睡覺晚密切相關。
基本上,父母應優先考慮寶寶身心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創造支持體系,如親友、保姆等,幫助寶寶建立良好、規律的生活作息,因為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寶寶腦部及身心發展的作用實在太重要了。
7.善用溫和的觸覺、聽覺引導入睡
在孩子睡前半小時,為他洗溫水澡,做全身按摩,如此血液流向身軀與四肢,較容易入睡。接著,在光線暗暗的房間裡,父母用輕緩的聲音唱歌、講故事,舒緩孩子的情緒,有助催眠。
8.睡午覺以減少夜驚
據調查,3歲幼兒中20%有夜驚的困擾。夜驚,是一種睡眠障礙。有效的預防方法是:
★白天,不要讓寶寶玩過於刺激的游戲或活動,如在游樂場玩得太興奮等。
★規律午睡,至少1小時。為避免寶寶晚上不肯上床或早睡睡不著,滿周歲之後,白天午睡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
tips:夜驚
夜驚是1歲半到5歲幼兒的常見問題,通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前半夜,寶寶往往尖聲哭鬧卻喚不醒,持續時間半分鐘到5分鐘,之後平靜下來,繼續睡覺。
結語
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新生兒期,睡眠更是占據了每天70%的時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年輕的爸爸媽媽通過掌控環境刺激,引導寶寶學習調整自我的大腦興奮點或平靜點,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對今後的成長益處多多哦。
q與a:
小真媽媽:
小真1歲,爸爸認為我太寵她了,晚上一醒就抱,說是會養成壞習慣的。可是,寶寶夜間餓了,或者做惡夢了,就會大哭。如果不哄的話,不僅寶寶這一晚睡不好,全家人也跟著睡不好,還可能會吵到鄰居,怎麼辦?有沒有讓寶寶好好睡覺的方法呢?
高老師:
嬰幼兒時期是腦部發展最快速、最神奇的階段。1歲以下的寶寶,其腦部發展以觸覺和動作為主,他們的口腔內有著豐富的觸覺細胞,身體皮膚的觸覺也較靈敏,他們不僅可以通過吸吮和皮膚觸覺,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周圍的人和環境,更有能力通過觸覺來舒緩情緒,讓自己進入夢鄉。
因此,寶寶晚上睡眠質量不佳,爸爸媽媽可以給他安撫奶嘴,多擁抱、撫摸他,如果能每天有規律地為他做按摩,那就更好了,寶寶睡眠好了,腦部的發展也就有保證了。
![]() |
防范新生兒窒息,你得做好這些事!
目前臨床醫學上主要把新生兒窒息的症狀分為以下三種: 1、宮內新生兒窒息,也就是宮內緊迫導致的新生兒窒息現象 我們的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就發生缺氧,這種情況稱之為宮內窘迫或宮內新生兒窒息,多半是在產婦分娩前數天 |
![]() |
提醒 肺炎是常見危險疾病
●肺炎是新生兒期常見病之一。 ●相對健康新生兒來說,早產兒更容易患上肺炎。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存在導致新生兒肺炎的潛在危險因素。 ●健康新生兒也可能因疾病或護理不當而感染肺炎。 ●肺炎是危險程度較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