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是嬰兒時期的常見病,是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物,首先見於舌緣或頰黏膜,再漸漸蔓延至舌面、牙龈、上腭和咽部,並可融合成大片白膜。若以棉簽蘸水輕輕擦拭,則不如奶塊容易擦去,嚴重的鵝口瘡可蔓延至喉部、食道,甚至導致全身性真菌病。治療嬰兒鵝口瘡,在家中可采用下述簡易有效的方法。
(一)按摩療法:
1、常用手法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經300次,清心經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兒俯臥,家長以手掌蘸少許麻油,沿脊柱兩側以小魚際著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熱為度。
(4)清胃經50次,揉板門50次,然後,從橫紋推向板門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鐘。
2、隨證加減
(1)心脾郁熱型:口腔粘膜布滿白屑,白屑周圍紅暈較甚,伴心煩口渴,面赤,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尖紅,苔黃。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200次,清心經加至500次。
②推下七節骨300次。
③按揉心俞、脾俞各1分鐘。
(2)脾虛濕盛型:口腔粘膜布滿白屑,周圍紅暈色淡,伴面色白,身體瘦弱,四肢欠溫,口唇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膩。
①摩中脘5分鐘。
②補脾經300次,揉板門加至100次。
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鐘。
④按揉足三裡穴1分鐘。
(二)藥物治療:
1、先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或1%的雙氧水清洗口腔,再用鹽水棉球擦洗干淨。每天早晚各1次,一般2~3天即能治愈。
2、酮康唑片200mg,研細成粉,加生理鹽水20ml配成混懸液,然後將這種液體塗抹口腔黏膜,每天2~4次,一般2~3天就能顯效,大部分嬰兒5天內可治愈。
3、制霉菌素50萬單位研成細末,分成4等份,每次用一份直接撒入患兒的口腔內,不喂水,讓寶寶自己用舌頭攪拌,使藥物與口腔黏膜充分接觸,每天用藥2~3次,幾天後鵝口瘡即可治愈。
4、冰片、硼砂、朱砂、元明粉各1.5g,諸藥共研細末,加蜂蜜30g調勻,用時先洗淨口腔,再用上藥塗擦患處。
(三)外敷法:
1、胡黃連、大黃各5g,吳茱萸10g,膽南星3g,共研細末後用醋調成稀糊狀,塗敷兩足心,覆蓋塑料薄膜,紗布包扎,每日1次。
2、用細辛適量,研成粉末,加適量水和少量甘油或用米醋調成糊狀,每次取藥膏適量,做成藥餅貼敷肚臍,上蓋紗布,用膠布固定,3日1次。
(四)食療:
1、白蘿卜汁3~5ml,生橄榄汁2~3ml,混合放碗內置鍋中蒸熟,涼後分1~2次服完,每日1~2劑,連用3~5天。
2、將熟透櫻桃去核,搾取原汁3~5ml,置杯內隔水炖,涼後分1~2次灌服,每日1~2劑,連服3~5天。
3、苦瓜汁:苦瓜汁60ml,冰糖適量,將苦瓜汁放進沙鍋內煮開,適量冰糖加入溶化攪勻,即可服用,不拘時服。
4、西洋參蓮子炖冰糖:西洋參3g,蓮子去芯12枚,冰糖25g。將西洋參切片,與蓮子放在小碗內加水泡發後,再加冰糖,隔水蒸炖1小時,喝湯吃蓮子肉,剩下西洋參片,次日可再加蓮子同法蒸炖。西洋參可用2次,最後1次吃掉。
此外,對患病的嬰幼兒,不要擦白斑,以防損傷黏膜。還需要提高嬰兒的抵抗力,注意飲食衛生,餐具(包括奶瓶、奶頭、碗、勺等)都應每天消毒20~30分鐘,將有助於預防鵝口瘡的發生。
![]() |
防治寶寶便秘的根本方法
寶寶便秘的原因是什麼? 寶寶出現便秘,許多媽媽都以為是太熱氣了,上火了,其實便秘可能由許多原因引起。 1、飲食不足:進食太少,大便隨之減少,長期飲食不足,可致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瘦弱,蠕動無力,引起頑固便秘 |
![]() |
防治寶寶感冒的5款食品
春季寶寶體內容易缺乏各種營養元素,因此寶寶在春季很容易感冒。而很多營養元素是不少病毒的“克星”,所以在感冒高發季節多吃含有以下營養元素的食品有助於機體抵抗感冒病毒,防治寶寶感冒。 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