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治療用藥 >> 新生兒治療 >>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疾病傳播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疾病傳播

  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TypeBEncephalitis),簡稱為乙腦。是由乙腦病毒所引起的,經蚊蟲叮咬傳播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臨床特征為高熱、意識障礙、抽搐、腦膜刺激症狀。重症病人可有呼吸循環衰竭,部分病人可留有後遺症。目前由於兒童預防接種的普及,乙腦已由傳統的兒童傳染病轉向成年、甚至老年人。

  (一)傳染源

  為家畜家禽,主要是豬(仔豬經過一個流行季節幾乎100%的受到感染),其次為馬、牛、羊、狗、雞、鴨等。其中以未過夏天的幼豬最為重要。動物受染後可有3~5天的病毒血症,致使蚊蟲受染傳播。一般在人類乙腦流行前2~4周,先在家禽中流行,病人在潛伏期末及發病初有短暫的病毒血症,因病毒量少、持續時間短,故其流行病學意義不大。

  (二)傳播途徑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疾病傳播

  蚊類是主要傳播媒介,庫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種類都能傳播本病,其中以三帶喙庫蚊最重要。蚊體內病毒能經卵傳代越冬,可成為病毒的長期儲存宿主。

  (三)易感性

  人類普遍易感,成人多數呈隱性感染,發病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以2~6歲兒童發病率最高。近年來由於兒童和青少年廣泛接種乙腦疫苗,故成人和老人發病相對增多,病死率也高。男性較女性多。約在病後一周可出現中和抗體,它有抗病能力,並可持續存在4年或更久,故二次發病者罕見。

  (四)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有嚴格的季節性,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個月,但由於地理環境與氣候不同,華南地區的流行高峰在6~7月,華北地區在7~8月,而東北地區則在8~9月,均與蚊蟲密度曲線相一致。4-5年一個流行周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嬰兒吮吸手指智力發展的一個信號

很多寶寶出生兩三個月,最愛做的事情是“吃手”,專家說,嬰兒與幼兒吮吸手指的意義是不同的。  嬰兒時期吮吸手指是嬰兒智力發展的一個信號,是嬰兒進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協調准備階段的標志之一。

寶寶“口吃” 緊急行動

看著別的寶寶都流利地背誦著唐詩宋詞,而自己的寶寶卻憋得小臉通紅,半天才擠出一句:“床、床、床前明、月、月、月光”,爸爸媽媽都十分著急,甚至希望自己和寶寶能換張嘴,爸爸媽媽該如何面對口吃寶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