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各髒器功能發育尚未成熟,機體免疫功能比較差,因此發病率高。患病後症狀不夠典型,不易發現。但如能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問題的。新生兒疾病總的看來有下列三方面的表現。
一、全身症狀
新生兒的各種疾病,都可以出現全身症狀,最突出的是“三不”:
1不吃,即不肯吃奶,勉強吃下後容易嘔吐。
2不響,正常新生兒哭聲響亮,病重時器聲輕弱或不器,睡眠時間比正常新生兒長。
3體重不增或下降。
但有的新生兒得病後不表現為“三不”,相反卻表現為煩躁不安,多哭多鬧,不肯入睡。感染性疾病在其他年齡階段常表現為發熱,可是新生兒感染時不一定都發熱,體溫可以正常,病情重時還可以體溫不高,甚至全身冰冷。
二、各系統疾病的特殊表現
例如呼吸系統疾病時有鼻塞和咳嗽,新生兒鼻塞影響呼吸和吮乳因此吃奶時常哭鬧不安。新生兒患肺炎時出現氣促或口吐白沫。消化系統疾病時出現嘔吐、腹瀉、腹脹或便秘。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如化膿性腦膜炎)出現眼睛定視和各部位肌肉的抽動等。
三、面色和皮膚顏色的改變
正常新生兒的皮膚嬌嫩,呈淺紅色,口唇呈深紅色。
患病時可能出現:
1黃疸,雖然正常新生兒在生後3-10天可以出現生理性黃疸,但這種黃疸色不深,也不影響小兒食欲和精神狀態,如果黃疸比較深,或突然加重,或超過生後10天仍持續不退,就可能是疾病的表現,需要就診。
2粘膜(如口唇)、唇周或指趾甲呈青灰色,常由於動脈血氧濃度低或由於休克血流緩慢引起,多見於敗血症和硬腫症等嚴重疾病,常伴有神萎、食欲差等症狀。單純粘膜和皮膚青紫多為青紫型先天性心髒病。
3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時皮膚可出現麻疹樣皮疹,分布在前胸、腹部、背部和面部。
4嚴重敗血症或出血性疾病時四肢、胸頸部或其他部位皮膚可出現深紅色出血點或紫紅色瘀斑。
5皮膚和粘膜蒼白表示貧血,多由溶血或出血性疾病引起。此外皮膚和皮下組織水腫或硬腫也是疾病的表現。
各種先天性畸形和遺傳性疾病雖然出生時已經存在,但不是都在新生兒期發病,例如先天性心髒病種類很多,但在新生兒期發病的主要是大血管錯位、左心發育不良、肺靜脈回流異常等復雜的畸形。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兒期發病的較多,如食道梗阻、幽門肥大、小腸發育不食品店、無肛等,這些疾病都有各系統的特殊症狀,不難被家長發現。
總之新生兒疾病種類爽,症狀不典型,但如平日父母多注意小兒的吃、睡、哭聲、大小便、呼吸等生活情況,喂奶、換尿布和洗澡換衣服時注意有無特殊征象,不難早期發現疾病。
![]() |
小兒感冒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病原體以病毒為主,可占源發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細胞較少見。又病毒感染後,上呼吸道粘膜推動抵抗力,細菌可乘虛而入,並發化膿性感染。 1、常見病毒:自組織培養法問世以來,對病毒了解漸多,簡述如下: (1) |
![]() |
寶寶腹瀉注意補水和補鋅
炎熱的夏季是嬰幼兒胃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腹瀉為多種病原體感染、多種因素引起的,是兒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在我國,小兒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呼吸道疾病,高居第二位。夏季小兒腹瀉多為感染性腹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