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用藥集感
輕微感冒(噴嚏、流涕):保嬰丹(風寒感冒)、牛磺酸顆粒(風熱感冒)、珠珀猴棗散、小兒寶泰康(風熱)、小兒感冒顆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兒金丹
感冒、發熱:雙黃連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顆粒(小兒新)、牛磺酸顆粒、保嬰丹
感冒、咳嗽:貝萊、小兒清肺口服液(同仁堂)、猴棗牛黃散、保嬰丹、小兒感冒顆粒、小兒止咳糖漿(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小兒止咳糖漿(露)、清肺化痰顆粒、沐舒坦、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保嬰丹、猴棗牛黃散、健兒清解液
嚴重鼻塞、膿涕:鼻淵舒、滴寧、0。5%麻黃素滴鼻(禁用滴鼻淨)
退燒:泰諾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兒退熱貼
發熱、扁桃體炎(咽炎):小兒咽扁沖劑
舌苔厚、內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兒七星茶、小兒七珍丹
食欲不振、脾胃虛弱:嬰兒健脾散(嬰兒素)、醒脾養兒顆粒、脾可欣、小兒七星茶
積食(乳食疳積)、厭食、消化不良:四磨湯、小兒化食丸、小兒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導赤丸、嬰兒健脾散
腹瀉:媽咪愛、金雙歧、思密達、乳酸菌素、麗珠腸樂
非感染性腹瀉:脾可欣、醒脾養兒、嬰兒健脾散、思密達、合生元
受驚、夜啼:牛黃抱龍丸、珠珀猴棗散、珍珠粉、保嬰丹、嬰兒素、小兒至寶丸(含朱砂,慎用)
睡眠不寧:嬰兒素、保嬰丹、猴棗散、醒脾養兒
濕疹:尤卓爾、綠藥膏、膚樂霜、舒膚特、爐甘石洗劑、紫草油
磕碰擦外傷:萬花油、好得快噴劑、完美蘆荟膠
燙傷:京萬紅
常用抗病毒藥:板藍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消炎藥(抗生素):希刻勞、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科學計算小兒用藥劑量
第一種方法:按年齡計算
年齡 劑量 年齡 劑量 出生 1個月內 成人劑量的1/18 4 歲 成人劑量的1/3 2 個月 成人劑量的1/14 6 歲 成人劑量的2/5 6 個月 成人劑量的1/ 7 9 歲 成人劑量的1/2 1 歲 成人劑量的1/ 5 12~14歲 成人劑量的2/3 2 歲 成人劑量的1/ 4 18歲 成人劑量
第二種方法:按體重計算
小兒用量=成人用量×小兒體重(kg)/成人體重(50或60kg)
第三種方法:按體表面積計算
60kg體重的成人體表面積按1.70m2計算。
小兒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為:
體表面積(m2)=0.0061×身高(cm)+0.0128×體重(kg)-0.1529
小兒每日藥用量=成人每日藥用量×小兒體表面積÷1.7
注意:公式中體重最好是實測體重。如不能實測,則按體重(kg)=年齡×2+7估計。
以上幾種計算結果可互相參考。
父母自己掌握了小兒服藥劑量的計算方法以後,在對醫生開出的藥物服用量有疑問時,也能進行核算,以確保無誤。
兒科用藥特點
有人講“小兒用藥只要注意按年齡折算劑量就行了。”其實不然。折算劑量固然重要,但對於小兒的合理用藥來說,差距尚遠。由於小兒處於不斷發育的時期,新陳代謝旺盛,血循環時間較短,肝腎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對藥物排洩較快,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藥物的轉運、分布、解毒、排洩等功能日趨完善,各期的用藥特點是不同的:
1、新生兒用藥特點。
新生兒皮膚薄,皮膚局部用藥吸收較多,應注意引起中毒。藥物經口服後,胃腸道吸收的差別很大,如氯霉素吸收慢,磺胺藥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於周圍血循環不足往往影響藥物吸收和分布,靜脈吸收最快,藥效可靠。有些藥物如磺胺藥應用後,引起新生兒黃疸加重,甚至侵入腦組織造成核黃疸,因此磺胺藥不宜用於新生兒。由於新生兒肝髒發育不成熟,某些酶類缺乏,某些藥物應用後可引起生命危險,如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兒灰嬰綜合征,嚴重者可致死;新生兒腎功能發育不全,對巴比妥類、氨苄青霉素、慶大霉素等藥物排洩緩慢,直到滿月後,腎功能才逐漸完善。因此,一般新生兒用藥量宜少,用藥間隔應適當延長,同時用藥也不宜過久,否則易發生中毒。
2、嬰幼兒期用藥特點。
出生後28天至滿3歲,叫嬰幼兒期。嬰幼兒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數不會自服藥品,口服給藥要注意不要誤入氣管,特別是石蠟油等藥物,誤入後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嬰幼兒期的腹瀉,不要過早應用止瀉劑,以免腸內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便秘時應從改善飲食著手,適當加些含有纖維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便秘就用瀉藥。嗎啡、杜冷丁等藥物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該期對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鎮靜藥,耐受性都較大,年齡愈大,劑量也相對偏大。
![]() |
怎樣科學護理便秘寶寶呢?
寶寶患上小兒便秘後家長們應該怎樣照顧自己的寶寶呢,怎樣做算是科學護理寶寶呢,怎樣做可以幫助寶寶減少病痛呢,這些問題是很多家長要問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借著這篇文章好好的學習一 |
![]() |
寶寶如果排斥奶瓶,該怎麼辦?
寶寶呱呱墜地,母乳喂養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母乳不足、媽媽有事外出、上班哺乳期患病或處於斷奶時,奶瓶就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倘若寶寶排斥奶瓶,該怎麼辦? 奶瓶喂養滿足不時之需 保證食量 媽媽需要外出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