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根據臨床診斷,醫生可以推斷病原菌的種類,或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包括病原學檢查),選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對病原菌診斷不明,可選用廣譜抗生素。家長為病兒自選抗生素,缺乏針對性,可能造成療效不佳或無效,並有可能誘發耐藥菌的產生,造成後期治療的困難或耐藥菌的傳播。
抗生素無高級與低級之分,只有病原菌對藥物敏感與不敏感之分,以價格判斷藥物好壞、高級低級是沒有道理的。
不能盲目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抗生素
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生素同時使用稱為聯合用藥。同時服用兩種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藥無效的後果。通常,有嚴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單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較長期應用抗生素細菌產生耐藥性可能者,以及聯合用藥可使毒性較大的藥物劑量得以減少時,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聯合用藥。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療的感染性疾病僅用一種抗生素即可,多用藥多保險的想法是錯誤的。
藥物劑量由醫生來確定
針對病原菌選藥後,需從患兒病情、藥物在體內代謝特點、給藥順從性等方面考慮,來決定給藥劑量及方式。為確保抗生素很好地發揮作用而不對機體產生危害,掌握恰當的抗生素劑量是必須的,在兒童,藥物劑量通常是由醫生根據診斷、病情、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得出,另外,亦應考慮小兒機體代謝狀態,對患有肝、腎疾病的小兒,除應避免應用具有相應毒副作用的藥物外,還應仔細考慮用藥劑量。認為兒童用藥即為簡單的成人劑量減半的概念是錯誤的。
抗生素治療療程因疾病種類、病情嚴重程度、對現有治療的反應等而異,具體應咨詢醫生,認為症狀消失即為病愈的概念是錯誤的。
一般不需預防用藥
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目的在於預防1~2種特殊細菌侵入傷口或血液循環而發生感染,部分外科手術預防用藥。由此可見,通常情況下不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警惕不良反應
應用抗生素應注意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毒性反應及二重感染。過敏反應形式多樣,輕者可出現皮疹、藥物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嚴重者哮喘,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毒性反應可見由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慶大霉素等引起的耳聾等。由於抗生素應用後殺滅或抑制了敏感細菌,未被抑制的菌種可大量繁殖,發生菌群紊亂,因而在用藥過程中有可能出現霉菌、耐藥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此種感染可為較輕的局部,如口腔、胃腸道的感染,亦有可能發展為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 |
海南規定7歲兒童應完成接種疫苗11種22針次
為了做好每年一度的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近日,省衛計委下發《海南省兒童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和補種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相關單位做好入托入學兒童疫苗查驗和補種工作,保護兒童身體健康。 《方案》要求, |
![]() |
奶粉事件沒完沒了,寶寶能喝什麼
近期,嬰幼兒奶粉事件可謂層出不窮,雀巢成長奶粉多批次被發現碘含量超標,先是浙江,然後是雲南,最後是北京。近日,在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奶粉抽查檢測結果中,批次為20050211的國產名牌“紅星&rd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