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寶寶剛滿月,今天抱去打預防針,可那裡的醫生說孩子有黃疸,不讓打,叫我們來作檢查。”門診來了一對焦急萬分的夫婦,他們在抱孩子去接受第二次乙肝疫苗注射時,遭到了保健科醫生的拒絕,原因是寶寶的黃疸還未退,不敢打。
打了沒用和不能打
注射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要盡早接種第一次乙肝疫苗,以避免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險。而寶寶1個月時得注射第二針,最後的第三針則在6個月時。可問題就出在,有些寶寶在滿月的時候,黃疸還沒退。
醫生不敢打,那是因為他無法判斷寶寶的黃疸是什麼緣由導致的。
如果是病理性黃疸,比方說寶寶已患有乙型肝炎或攜帶乙肝病毒,那麼,不論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會產生相應的保護性抗體——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只會浪費疫苗和錢而已。
僅如此還算好,有些寶寶更是完全不能接種乙肝疫苗。因為乙肝疫苗是經過處理或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制備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它的主要作用是誘發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從而預防乙肝病毒感染。這個反應本來是很安全的,受種者不會因此患上乙肝,但有時身體也可能會反應過度,甚至誘發或加重某些原有疾病。
因此,如果寶寶對疫苗中的任何成分(如酵母等)過敏,或者之前就已經發現有乙肝疫苗過敏情況(如疫苗注射後出現荨麻疹、呼吸困難、口和咽喉部水腫、休克等),就不要再接種了。另外,有發熱、肝炎、急性感染或其他嚴重疾病的寶寶,可暫緩接種,待痊愈後補種;免疫缺陷的寶寶,則應視為乙肝疫苗接種的“絕對禁忌證”。
當然,還有些寶寶曾感染乙肝病毒,而現在已經自然獲得有效的保護性抗體(乙肝兩對半檢查,表面抗體呈陽性),也沒必要接種疫苗了。不過,即便接種也不會產生不良反應。但如果是急性乙肝病兒,經積極治療後完全治愈並康復,檢查乙肝病毒兩對半只剩下核心抗體為陽性,而保護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又始終不能自己產生,則可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體產生,使寶寶以後不再得乙肝。
僅有黃疸,可放心打
所以,有黃疸的寶寶能否接種乙肝疫苗,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當時寶寶僅有黃疸,而無發熱、肝功能損害或其他嚴重的疾病,則可放心地接種乙肝疫苗。
![]() |
幼兒易患感冒的分析
在托兒所、幼兒園,特別是2—4歲的幼兒患感冒的概率特別高,常聽家長說:“我的孩子以前自己帶的時候不大患感冒,上了你們托兒所(幼兒園)就常常患感冒……&rdqu |
![]() |
提高孩子秋季抵抗力秘訣
時下,晝夜涼爽,中午炎熱,正是小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的時節。這與小兒體溫調節中樞和循環系統發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時調節體內和體外溫度的變化有關。此外,處暑節氣後,小兒容易舌干口燥,大便干結,鼻塞干呵,一派&ld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