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吉林長春市嬰兒隨車被盜終被殺害的消息傳出,震驚全國。人們在痛悼小浩博之余,也激起各角度、多方位的反思。監護人該怎樣照顧好孩子,盡可能地避免麻痺和疏忽,也是人們談論較多的一個話題。6日,記者對此作了深入探訪——
現場
很少有人將孩子獨鎖車中
6日記者走訪了包括社會露天停車場、商場地下停車場、住宅小區停車場在內的8個停車場所。這些停車場的管理員均表示,從未見過有人將孩子獨自留在車中自己下車辦事的。佳福大廈停車場管理員告訴記者,他在這裡看管車輛十幾年了,還沒見過有人把孩子獨自留在車中的。“現在孩子都那麼寶貝,誰敢把孩子獨自留在車裡呢?”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地下停車場的管理員表示,自己在這兒干了七八年了,從未見過有人把孩子獨自鎖在車裡的。大東方百貨停車場的倒車員龔師傅告訴記者,他在引導車輛倒車停車過程中,也從未見過有人將孩子獨自留在車中的。“我們一般會對車主做提醒,比如車窗沒關好。還沒出現過提醒車主把孩子帶走的事。”
但記者還是了解到,去年5月13日,無錫曾發生過一例將幼童獨自留在車中的意外事件。當時是晚上8點左右,曹張新村一條小街上,一名21個月大的男孩被困在一輛密閉的轎車中。原來,他的父親走出車子去打電話,不但把孩子放在車裡,而且車鑰匙也丟在車裡。玩耍中的孩子不小心把車門鎖上了,在車內嚇得直哭。直到請來開鎖師傅,才把孩子解救出來。
隨機采訪中,僅有一位王先生說他在兒子小的時候,偶爾把兒子單獨留在車中。其他受訪市民均表示他們絕不會把孩子單獨留在車裡,認為那樣太危險。
“散養”模式隱患多
因為更多的精力忙於生計,新市民孩子的安全狀況一直令人擔憂。記者特地選擇了他們的集中居住區夾城裡進行了探訪。
鏡頭一:上午10點,振新菜場一個炒貨攤邊,一個小男孩穿著飯單竄來竄去。他先是在炒貨攤裡扒著塑料盤向外張望,接下來又盯上了路邊停著的一輛電動車,跑出來蹲下身撥弄車子。隨後,又跑到菜場中間的路上,跪在地上撿了一疊廣告紙。扔下廣告紙,又跑進了隔壁的鞋店,有人逗他,他又跑回炒貨攤抓了把瓜子要送人吃……
守著炒貨攤的是小男孩的爺爺奶奶,奶奶懷裡還抱著另一個孩子。爺爺介紹,孫子4歲。抱的那個是孫女,才10個月大。兒子、媳婦在別的地方賣炒貨,顧不了孩子。
4歲的孫子很調皮,喜歡在市場裡跑來跑去的,中午連覺也不肯睡,晚上6點才帶回家。“我們盡量看著他,不讓他跑遠。”爺爺說,他們不能像無錫人那樣專心照顧孩子,不做其他事,好在孫子也沒磕著碰著。
鏡頭二:上午近11點,新夾城的一條巷子裡,突然跑出來一個小男孩。小家伙一頭跑進旁邊一間房子,一位老師傅站門口,喊他到外邊玩。但小孩子不聽,趁老師傅不留心,又跑進裡面另一間屋子。
這位老師傅說,這個小孩是附近一家手機店老板的兒子。很調皮,跑來跑去的。說話間,這孩子跑到了自家的手機店前,撿起地上一個塑料筒,和一個中年男子打鬧起來。另一個年輕男子拿起旁邊肉攤上一塊肉骨頭逗他,他拿起塑料筒就要打人。另一個中年男子拿起肉攤上的肉鉤,開玩笑用鉤子鉤著他的衣服。小家伙毫無懼色,舞動著手亂打。大人們樂作一團。
小家伙的媽媽坐在手機店裡,在看電腦上的股市行情。她告訴記者,兒子4歲,快上幼兒園了。小家伙從小在這一帶長大,對這裡很熟悉,路上雖有車來車往,但她很早就教孩子要避讓。現在孩子很靈活,這一帶都是熟人,孩子即便跑得她看不到,也不用擔心。一般人哄騙不了她兒子的。
B警示
兒童意外受傷多是家長看護不當
高處墜落傷、溺水、開水燙傷……這些都是兒童常見的意外傷。6日天,兒童醫院兒外科副主任石英佐特別為記者梳理了一些家長們料想不到的意外傷。
開車前要先看看車下
夏先生半年前遇上了這樣一件終身難忘的事:那天他開車到老房子找房西收房租,就幾分鐘的功夫,收到房租後上車點火。當他倒車時,突然聽到一聲慘叫。他趕緊停車下來,發現車底下居然有個孩子滿臉是血,夏先生趕緊將孩子送往兒童醫院,診斷為全身多處擦傷,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原來,當時這個孩子一個人在院子裡玩皮球,突然球滾到車下了,調皮的孩子就鑽到車下去拿皮球。
“估計多數人開車前不會看車下情況的,我的這次經歷足以讓大家多留心,避免發生意外。”盡管事情已過去半年,夏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
別拋下孩子顧東西
父母騎車帶孩子或者領著孩子步行在路上,手裡的東西意外掉落,一般會潛意識地去撿東西。市民黃先生就因為這樣的一次意外而痛失自己的孩子。那天,黃先生騎著自行車帶孩子出去玩,坐在後面的孩子手裡拿著玩具,玩的時候玩具不小心掉到路上,黃先生就下意識將自行車停下來去撿玩具。當他撿玩具的時候,卻根本沒有意識孩子放在自行車上的危險。孩子一個人坐在自行車上,突然自行車倒下來了,恰恰這時後面開過來一輛汽車,孩子活活被碾死了。
石英佐說,這是他見到眾多車禍中印象最深的一件。在任何時候,當家長和孩子在一起時,家長首先要考慮的是孩子的安全,不要因為這樣或那樣的意外,置孩子於不顧。危險可能隨時會發生。
小孩不要玩電動車
很多新市民的孩子喜歡玩大人的電動車,很多家長也不會阻止。一個才4歲多的外來男孩,在樓下玩弄爸爸的電動車,家長雖然也在現場,只是遠遠地看著。突然電動車倒下來,正好砸到了孩子。當家長將孩子急急送到兒童醫院時,孩子已經沒了呼吸。據悉,類似的小孩子玩電動車引發的意外事件,市兒童醫院已經收治了多例,嚴重的當場死亡,更多的孩子受了外傷、發生骨折。
石英佐說,很多家長自己天天騎電動車,就意識不到電動車對孩子是有危險的。許多電動車的分量較重,一旦壓在孩子身上是相當可怕的。他們收治的被電動車砸傷的孩子基本是外來兒童,這說明這些家長太缺少這方面的安全知識了。
在家干活前要先考慮到孩子的安全
劉先生的妻子在家裡坐月子。一天,房間裡的電燈壞了。劉先生就爬到床上修燈,正在擰螺絲時,一顆螺絲掉下來了。他趕緊下來找,但找了半天沒找到。他嚇壞了,“會不會螺絲掉在女兒嘴裡了?”劉先生焦急地將女兒送到兒童醫院檢查。果然螺絲已經在寶寶的胃裡了。還算幸運,寶寶在住院期間,從大便裡排出了螺絲。
石英佐說,這起案例是兒童醫院收治的最年幼的兒童意外傷患者,還是新生兒。劉先生的遭遇提醒年輕父母,在家裡做家務時,先考慮下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讓孩子遠離一切存在危險的地方。
C專家說法
不要讓沒有行為能力的孩子獨處
連元實驗幼兒園朱園長表示,孩子沒有行為能力,無法像成年人一樣憑借經驗預料到一些事情的後果,因此家長或其他監護人要盡量避免讓孩子獨自待在家裡或者車裡。
“家長可能會給孩子講哪些東西不能碰,但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大人走後,孩子可能還是忍不住會去碰,因此,讓孩子一個人獨自在家裡或在車裡會很危險。”她分析,現在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只會簡單干涉,讓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碰那個,但不告訴他們為什麼有些東西不能碰,在好奇心的驅動下,越是不讓碰的東西反而越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她建議家長在看護和教育孩子時應注意科學的方法。
丁村社區童話寶寶園的顧園長認為,對於苗苗班和小班的孩子,家長或其他監護人應時刻讓孩子待在視線范圍之內。幼兒園和學校在日常的教育中安全教育應多加重視。幼兒園也可教孩子們唱安全歌,組織孩子們進行逃生演習,教給孩子們一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識。這樣孩子在學會保護自己的同時,還可能提醒家長。“比如孩子坐爸爸的車,可以提醒爸爸系好安全帶。”
D法規
未成年人監護缺乏細化法規
因為監護人的失職或者“不在場”導致兒童發生意外的案例,在各地時有發生。曾有調查顯示,意外傷害是14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罪魁禍首”,其中一半以上是臨時監護缺失造成的。記者查閱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家庭責任方面,該法規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護職責的,應當委托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等。但並沒有“臨時監護缺失”的相關條文。
經記者檢索,僅在《河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中發現有規定父母不得將未滿7周歲兒童單獨留在家中、不得將未成年人單獨留在機動車內、不得安排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在機動車副駕駛位置乘坐的內容。《成都市未成年人安全保護條例(草案)》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將未滿6周歲的兒童留在無人看護的場所或委托無看管能力者看管。
而在美國,各州都有法律禁止父母將孩子單獨留在家中或者車內,只是各州規定的孩子年齡從8歲以下到14歲以下不等。如果父母將子女單獨留在家中發生意外,當地警察或者兒童權利機構的人員可能會登門拜訪。在很多州,父母的這種舉動屬於監護不周或疏於看護,被視為犯罪,如果父母因此被定罪,就要去坐牢。
推薦閱讀:
生男生女預測表2015
用藿香正氣水敷肚臍?
退燒藥最少間隔多久吃一次
寶寶營養粥的做法
小兒遺尿偏方大全
![]() |
維生素K,你家寶寶補了嗎?
顧名思義,維生素K缺乏症是由於缺乏維生素K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臨床主要見於新生兒出生前三個月內,為嬰兒期較常見的疾病。如果孩子患病,可能會流血不止或腹瀉、抽搐、腦水腫,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或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 |
![]() |
孩童學英語遇困難的三個原因
張小姐的女兒小炜今年5周歲了,最近迷上了看國外動畫片,雖然不是譯制片,但小炜卻看得津津有味。張小姐覺得,何不趁此讓孩子早點開始學英語呢?但轉念一想,自己的英語底子很差,怕輔導不了孩子,報名參加業余少兒英語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