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皮膚科 >> 其他過敏疾病 >> 小兒荨麻疹的按摩治療

小兒荨麻疹的按摩治療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機體對體內外一些刺激因素的反應性增強,表現為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從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當機體處於一種敏感狀態時,許多因素可以誘發荨麻疹的發生,如食用魚、蝦、蟹等動物性食品;接觸花粉、漆樹等植物;應用青霉素、鏈霉素、磺胺類、血清等藥物;受到冷、熱、風、日光等的刺激,另外,胃腸道功能紊亂、代謝障礙及精神因素等也可引起本病。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外感風寒濕熱飲食不當、脾胃不和、血熱內盛、氣血瘀滯等因素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荨麻疹,臨床表現為常先有皮膚瘙癢,然後出現紅或白色風團。風團大小形態不一,發生部位不定,風團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跡,常反復或成批發出。嚴重者可伴有全身症狀可伴有頭痛、哮喘、喉頭水腫、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對稱地捏拿位於小兒膝上內側肌肉豐厚處的百蟲穴,左右各5次。

  (2)用拇指按揉足三裡穴,左右各操作50~100次。

  (3) 患者俯臥位,家長以單掌橫擦膈俞穴處的肌肉,然後,以拇指及食、中二指捏擠該處,反復操作5~10次。

  (4)按揉雙側曲池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風熱型:發病急驟,皮疹色紅,皮膚灼熱、瘙癢劇烈,得熱加重,遇冷減輕,伴咽喉紅腫,口渴心煩,舌質紅,苔薄黃。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經300次,退六腑200次。

  ②按揉大椎穴1分鐘。

  (2)風寒型:疹色淡紅或蒼白,遇冷或受風後加劇,遇熱則緩,以暴露部位為重,可伴惡風寒,頭身痛,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推三關300次。

  ②按揉風池20次,揉合谷10次,拿肩井5次。

  (3)風濕型:全身散在小風團,風團上有丘疱疹或大疱出現,瘙癢較劇,舌質紅,苔薄黃或白膩。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200次,揉外勞宮30次。

  ②按揉風門、肺俞、脾俞穴各1分鐘。

  (4)脾胃不和型:風團或紅或自,伴納呆,惡心嘔吐,腹痛腹賬、大便稀薄,舌質淡,苔白膩。常用手法加

  ①摩中脘5分鐘。

  ②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每穴操作1分鐘。

  ③補脾經300次,揉板門50次。

  (5)血熱內盛型:皮膚灼熱刺癢,瘙抓皮膚後隨即出現紅紫條塊,可融合成片,舌質紅,苔黃,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200次,退六腑100次,清脾經50次。

  ②按揉三陰交穴1分鐘。

  ③推湧泉50次。

  (6)氣滯血瘀型:病程較長,疹色暗紅或淡紅,面色晦暗,口唇色紫,眼眶發黑,舌質紫暗。常見手法加①按揉膻中穴1~3分鐘,並配合掌摩法。

  ②雙掌從腋下向下推擦至腰髂部15~2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家長用大拇指點揉膻中穴1~5分鐘。

  (2)按揉曲池、風池、足三裡、血海穴,每穴操作1分鐘。

  (3)患兒俯臥,家長用單掌橫擦腎俞至大腸俞的部位,以局部透熱為度。

  按摩方法三

  (1)患兒坐位;家長以掌按揉並推擦患兒頸項部,以透 熱為度。

  (2)患兒坐位或俯臥,家長以一手扶住患兒前額,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及中指點揉雙側風池穴,使穴位局部和頭側部有酸脹感為度。

  (3)掐、揉血海、三陰交穴各2分鐘、並使酸脹感向上下擴散為最佳。

  (4)患兒仰臥,家長以掌心對准肚臍,順時針摩動5分鐘。

  生活調理

  (1)按摩治療荨麻疹有一定療效,然而對頑固性荨麻疹則應配合有關的抗過敏藥物、針灸、拔罐等法治療。

  (2)在按摩前,應盡可能的找出過敏的原因,切斷過敏源,有助於本病的根治。

  (3)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多喝茶水,少吃或不吃魚、蝦,蟹等食物。

  (4)加強護理,避免受風著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喂水可防小兒脫水熱

在夏季,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出於散熱的需要,嬰兒每天要排出大量的汗液以維持體溫的恆定。由於嬰兒的腎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像成人那樣濃縮尿液,以減少水分的丟失。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補水100~1

自閉症的治療方法介紹

    1.訓練干預方法    雖然目前孤獨症的干預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證醫學的證據。尚無最優治療方案,最佳的治療方法應該是個體化的治療。其中,教育和訓練是最有效、最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