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是一種系統性小血管炎,屬於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它常因微生物感染、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疫苗接種等原因發病,所以,又被稱為過敏性血管炎。調查發現,50%左右的患兒在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比如長期支原體感染等。
百變“紫癜”,表現不同
該病的症狀多種多樣,多數患兒以皮膚紫癜為首發症狀。長在身體外露部分的皮疹,很容易被發現。而像肖強這種長在臀部等隱蔽部位的皮疹,則不容易被發現,常容易漏診。這種皮疹很有特色,它通常是高出皮膚表面,壓之不褪色的紅色丘疹。
另外,過敏性紫癜還可以出現其他症狀,如腹痛、關節痛、蛋白尿等。
據統計,2/3的過敏性紫癜患兒都可出現腹痛,多為臍周絞痛。嚴重者腹痛劇烈,出現惡心、嘔吐、便血,處理不及時可並發腸套疊、腸穿孔等。
約半數患兒可伴有關節腫痛,以膝、踝、肘、腕等關節受累多見,可並發關節腔積液。但關節腫痛一般數日內可自行緩解,不留後遺症。
大部分患兒在起病3個月內出現腎髒損害,少數患兒以腎炎為首發症狀,表現為蛋白尿、血尿和管型。
以皮膚症狀為主,稱“過敏性紫癜(皮膚型)”;以胃腸道症狀為主,稱“過敏性紫癜(腹型)”;以關節症狀為主,稱“過敏性紫癜(關節型)”;以腎髒症狀為主,稱“過敏性紫癜(腎型)”。
除此之外,過敏性紫癜偶爾會引起顱內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睾丸出血等,甚至導致心肌炎、心包炎、喉頭水腫、哮喘、肺出血等。
綜合治療,關注腎髒
目前,本病無特殊療法,以綜合治療為主。急性期注意休息,尋找並避免過敏原(如魚、蝦、蟹、蛋、奶等)。積極清除可能存在的病灶,控制感染,比如有支原體感染的,要盡快控制。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和病情的輕重,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配合藥物治療。
過敏性紫癜僅有皮膚改變者恢復比較好,但約有1/3病例有復發傾向。遠期恢復情況主要與腎髒是否受累及受累程度有關。過敏性紫癜腎炎雖然大多數預後良好,但遷延不愈,發展成腎功能不全的也為數不少。由於過敏性紫癜腎炎有可能帶來嚴重晚期後遺症,應引起高度重視。
因此,過敏性紫癜患兒應定期檢查血壓、腎功能、尿常規,有條件的可檢查尿酶、尿微量白蛋白等,有助早期發現腎髒是否受損。有學者還建議至少隨訪5年。
![]() |
給寶寶選奶粉,DHA含量越高越好?
在結束母乳喂養或沒有條件進行母乳喂養時,媽媽為寶寶挑選奶粉都非常關注其中的營養成分。究竟哪些營養成分有助嬰幼兒的眼腦發育?是否含量越高,嬰幼兒獲益越大?我們來聽聽兒科專家的建議。 Q1眼腦發育黃金期, 要注 |
![]() |
如何有效預防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腹瀉是一種很容易預防的疾病,根據腹瀉發生的原因,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飲食衛生:加強衛生宣教,對水源和食品衛生嚴格管理。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喂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