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的1~3個月中,有時臉上會出現紅色的丘疹或紅斑並逐漸增多,有時寶寶的臉上還有小水疱和黃色的滲出液結的痂皮。出現濕疹後,寶寶往往顯得煩躁不安甚至好哭鬧。大多數孩子在6個月後臉上的濕疹會逐漸減輕,在1歲半以後逐漸自愈。
這種皮膚病叫做嬰兒濕疹,有些地方稱之為“奶癬”。奶癬這個稱呼不准確,容易使人誤認為它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的,從而采用錯誤治療方法。其實,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即過敏),它的發生除孩子接觸了致敏物質,如奶、魚、蝦、肉、蛋等中的蛋白質外,還與孩子皮膚嬌嫩、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豐富、內皮含水及氯化物較多有關。此外,機械性磨擦、肥皂、唾液、溢奶等的刺激也是一種誘因。
寶寶長了濕診怎麼辦呢?在生活中應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1、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吃母乳者,母親應注意不要吃易引起過敏的鲐魚、蝦等食物。如果孩子是喝牛奶,煮奶的時間不妨長一些。添加輔食時,不要先加蛋白,最好先加少量蛋黃,然後逐漸增量。孩子的食物也不要太鹹。
2、母親和小寶寶都不要穿絲、毛織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過敏。
3、不要用熱水去燙洗濕疹,不要給孩子用肥皂洗臉以避免刺激。洗臉後,可給孩子用一些兒童護膚霜。
4、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些抗組織胺藥。
5、如繼發感染,應當使用抗生素。
6、可服一些中藥或用中藥液外擦。
![]() |
研究發現:父母壓力大孩子學業差
孩子學業會受到父母工作壓力的影響。 芬蘭一項研究表明倦怠可“傳染” “他們回家時已經精疲力竭,於是不再花時間給孩子們讀書、與他們聊天或者傾聽他們講話,這可能影響孩子的(心 |
![]() |
五道護身符讓幼兒遠離甲流侵襲
秋冬季節,寒冷的天氣讓甲型H1N1驟然發力,大肆襲擊市民的健康。疫苗接種工作正不斷開展,但3歲以下兒童及孕婦尚不能作為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目標人群,那他們該怎麼辦呢?當然不必恐慌,哪怕不接種疫苗,只要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