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皮膚科 >> 奶癬 >> 奶癬預防保健 >> 介紹下自閉兒行為矯治的原則

介紹下自閉兒行為矯治的原則

  孤獨症(autism),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征較為常見。孤獨症的患病率報道不一,一般認為約為兒童人口的2~5/萬人,男女比例約為3:1~4:1,女孩症狀一般較男孩嚴重。

  一、整體重點切入原則:老師、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應有長期全面性的了解,把握重點並選擇影響最大或危險性高的問題優先處理。如在教室內,可能就以讓孩子能安靜坐下來為優先處理的事項。

  二、優先處理及預告原則:自閉兒通常有固著行為,預先處理孩子在某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不當行為,可使問題較易解決,並避免孩子產生較嚴重的行為,這就是優先處理原則。在做某事前,如果先傳達訊息告知孩子要做什麼,能減低孩子的反抗性,這就是預告原則。如外出都走同樣的路,要走另外一條,就先告訴孩子。父母於平日即可訓練孩子,經訊息的預警提示作用,說到做到,以後習慣養成就能產生效果。

  三、漸進原則:孩子的不當行為多是長期累積養成的,為消除其行為問題,應訂階段性的目標,慢慢減少不適當行為。如孩子每天尖叫 20 次,慢慢使他減為 15 次、 10 次 5 次而至行為消除。

  四、介入原則:較難處理的行為可用此原則。簡言之,就是與孩子做同樣的動作。但此行為要有所選擇,並注意思考如何介入行為、介入後能產生多少效果、如何處理發展新的學習(包括語言、行為等)三要點。如旋轉的行為、介入後可發展成拉他轉、轉快或轉慢而至聽指示轉。如介入後,旋轉次數反而增加,則表示不能介入,應改用其他方法解決。

  五、替代行為范本行為原則:父母常禁止孩子不能做什麼,卻沒有告訴他可做什麼,這可做的行為就是替代性的行為,是一新的行為。父母也應提供范本行為,指導小孩學習任何一項行為及能力。

  六、獎懲分明、態度一致原則:家長和家人務必做到態度一致、前後一貫。如果標准不一,將很難使孩子遵行、達成目標。

  七、環境控制原則:家庭和學校應提供孩子安定、和樂的環境,以減少孩子的不安和焦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夏季快到了,寶寶降暑同時別忘保暖哦!

既要降暑又要保暖,聽起來矛盾,其實不然。  寶寶對溫度變化十分敏感。這是因為寶寶各組織器官發育尚未成熟,體溫調節中樞尚不健全;相比大人,寶寶皮膚較薄,散熱多、產熱少,因此過高或過低的環境溫度,寶寶的身體都會作出

5-6個月的寶寶腹瀉護理常見錯誤

尿便護理易出現腹瀉誤判  本月正式添加輔食,寶寶的大便可能會變稀、發綠,次數增多,有些奶瓣。這不是嬰兒腹瀉,不需服藥。如果寶寶大便次數一天超過了8次,水分較多,確實不正常,那也不要自行服用腹瀉藥物,而要帶寶寶到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