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baby防感冒的八大絕招
推拿方法
1.補大腸:大腸穴位於食指桡側緣。醫者以右手拇指桡側緣沿患兒的左食指桡側邊從指端推向指根100~200次。
2.補脾土:脾土穴位於大拇指桡側邊。醫者用拇指桡側緣沿患兒的左拇指桡側緣從指端推向指根100~300次。
3.清小腸:小腸穴位於小指尺側邊。醫者以右手拇指桡側緣沿患兒的左小指尺側邊從指根推向指尖100~200次。
4.摩腹:腹位於肚臍周圍。醫者用掌面作逆時針方向摩腹100~200次。
5.順運內八卦:內八卦位於掌心內勞宮穴周圍。醫者以左手扶住患兒左手,用其拇指前端遮蓋住患兒中指指根處,以右手拇指指尖端在患兒的內勞宮穴周圍作順時針方向運轉50次左右。
6.按揉中脘:中脘穴位於劍突下至肚臍的中間處。醫者用右手中指按揉30~50次。
7.分推腹陰陽:該穴位於兩側季肋緣處。醫者以兩手拇指自劍突下沿兩側季肋緣分推10~20次。
8.推箕門:箕門穴在股內側,自膝上至腹股溝成一直線。醫者以右手食、中指指面自膝向上直推50~100次,只推左側適於水瀉嚴重者。
9.按揉足三裡:該穴位於膝下3寸胫骨外側緣約一橫指處。醫者以拇指分別在兩側足三裡穴上各按揉30~50次。
10.揉龜尾:龜尾位於尾骨遠端。醫者以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
11.推上七節骨:七節骨穴位於第二腰椎至尾骨間的中間區。醫者以右手食中指指面自尾骨向上直推100~150次。
以上治療中患兒可正常進食,也可停用藥物。每日推拿1~2次,可根據病情增加穴位。如嘔吐者可下推天柱骨穴(醫者右手食中指指面自上而下推頸椎正中區),有熱者可清天河水(醫者用右手食中指指面自患兒腕部正中直推向肘部),也可加“捏脊”保健穴,該穴位於第7頸椎到第5腰椎正中線兩旁旁開1.5寸處。醫者以雙手拇指食指相對而捏自下向上捏3~5遍。
![]() |
寶寶便秘 媽媽可以用肥皂嗎
小兒便秘的症狀 小孩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據排便頻率為標准,而是要對小孩大便的質和量進行總體觀察,並且要看對小孩的健康狀況有無影響。每個小孩各自身體狀況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數也有差別。例如,完 |
![]() |
中醫支招:寶寶長期低熱
小兒長期低熱是指小兒體溫若口表在37。5℃-38℃之間長達2周以上,可認為是長期低熱。小兒低熱容易出現虛弱、消瘦,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狀況。因此,對小兒長期低熱一定要尋根究底,及時調治。在此,老中醫養生網推薦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