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肚子即禁食
張奶奶的寶貝孫子晟晟傷食後出現拉肚子,每天拉稀水便六七次,還伴有嘔吐。張奶奶自作主張,認為寶寶越吃越拉,決定給他禁食,餓得寶寶哭鬧不止,拉肚子症狀也未減輕。
點評
民間主張對急性拉肚子采用禁食8-12小時,甚至24小時的饑餓療法實際上是錯誤的。研究表明,即使急性拉肚子時,患兒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不會完全消失,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仍可達到正常的60%-90%。較長時間的饑餓,不僅不利於患兒營養的維持,還會使其營養狀況進一步惡化,並影響腸粘膜的修復、更新,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免疫力下降,反復感染,最後導致“拉肚子——營養不良——易致拉肚子”的惡性循環中。因此,對急性拉肚子兒應繼續喂食。母乳喂養兒可自由吃奶及喂水;人工喂養兒可先喂稀釋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2-3天,以後逐漸增至全奶;半歲以上的患兒可選用米湯、稀飯或爛面條等,並給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再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魚末等,但均需由少到多,逐漸過渡到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
服糖鹽開水可防止脫水
甜甜才11個月,患秋季拉肚子,每天拉稀水樣便5-8次,每次大便量多。甜甜媽聽說給寶寶服糖鹽開水可防止脫水,於是在溫開水中加些白糖和食鹽給寶寶喂服,結果甜甜脫水現象反而加重,只好上醫院看醫生。
點評
在白開水中隨意加糖、鹽是不能起到防治脫水作用的。正確配制糖鹽水的方法見護理重點中:預防脫水一節。
雞湯作為一種營養物質,對人體確有補益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什麼人都適宜喝雞湯。無庸置疑,嬰幼兒拉肚子時會隨胃湯液丟失大量的營養物質。因而,一些年輕的父母為寶寶增加營養,喜歡給寶寶喂食高營養的液狀食物,比如雞湯等。殊不知,給寶寶喂雞湯不但達不到壯體強身的目的,反而會給寶寶帶來麻煩。
研究發現,雞湯進人人體後,蛋白質合成顯著增多,而人體每合成1克蛋白質即需0.45毫克當量的鉀,由於鉀不斷進入細胞,人體為維持平衡,鈉也大量進入血液和細胞液中,因而造成體液高滲——高鈉血症。所以,嬰幼兒在拉肚子時不宜喝雞湯。
![]() |
想讓孩子吃得好 科學搭配是關鍵
營養專家提醒家長:“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高峰階段,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學習壓力都比較重,更應該注意營養搭配和合理飲食,要盡量三餐規律,不挑食、不偏食、不吃街邊攤、不吃小食品。還要養成的一個習慣就是早 |
![]() |
兒童忌早晨空腹喝牛奶
牛奶中水份占較大比重,一瓶牛奶230毫升,水分占87%,固體物質占13%,包括蛋白質、糖、脂肪及礦物質、維生素等,總產熱量為666.5千焦耳。一般來說,早餐應占一天總熱量的20~30%。7歲兒童一日需要總熱量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