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原則:減少喂食量
母乳喂養
每次哺乳的時間應縮短,兩次喂奶間的時間應延長,中間可以加喂水。原為混合養者,可停喂牛奶或其代乳品,單喂母乳。
人工喂養
牛奶量應減少,再加水沖稀些,或改喂米湯,因米湯較牛奶容易消化吸收。原來已加用的輔食,也應減量或暫時不給。曾經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原來已能吃窩窩頭,因慢性腹瀉、營養不良,後改為吃牛奶。照道理講,牛奶比窩窩頭細,應該能夠接受,但事實上卻使拉稀加重。一方面說明要考慮到孩子原來的飲食習慣,孩子胃腸道的適應性;另一方面說明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較窩窩頭高,窩窩頭雖是粗糧但能消化,而對於“細糧”牛奶卻難以消化。
調整飲食的具體作法是:首先禁食8小時左右,靜脈補液,然後給服脫脂奶、米湯、糕干粉配方飲食,從小量至足量,從低濃度至高濃度,逐漸增加,定時定量,3天左右,過渡至正常飲食。根據患兒年齡、腹瀉時間及程度、病前奶量決定起始奶量及濃度。年齡越小,腹瀉越重越久,病前奶量越小,則起始奶量小,濃度低。在控制飲食期間,液體總量不夠的部分,由靜脈補給,同時注意從靜脈補鉀補鈣。
飲食療法舉例:4月齡患兒,體重5公斤,病前飲食為1次牛奶130毫升,1日5次。腹瀉1個月,程度中等,每日大便7—8次。入院後禁食8小時,然後按下述飲食計劃進食,每日液體總量為600毫升左右。第一天口服總量為400毫升,靜脈補液200毫升。
![]() |
媽媽搞錯啦,寶寶便秘吃這些沒用
便秘是寶寶的常見毛病,因而在對待這個問題上,熱心的媽咪自然是主意多多,可惜並不全然正確,39育兒編輯就給大家列舉一些常見的誤區。 “我家寶寶已經3天沒拉粑粑了,請教各位媽媽該怎麼辦?” |
![]() |
小兒“重復行為”背後的真相
許多爸媽會發現,寶寶會對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游戲樂此不疲,重復一次又一次。真是令人納悶,寶寶怎麼了?不會有心理問題吧?讓幼兒心理專家來揭開這一重復行為後面的秘密。 關於幼兒重復行為,爸爸媽媽想要問 我家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