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病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我國已將小兒腹瀉病與小兒肺炎、小兒貧血和小兒佝偻病合稱為“小兒四病”,作為醫學生和兒科醫生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由此可見小兒腹瀉病在兒科疾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
要控制某種疾病,必以預防為主。如何預防腹瀉病並普及相關科學知識是許多寶寶的父母十分關心的問題。
小兒腹瀉病的病因
要預防腹瀉病,當然要首先了解腹瀉病的常見病因。小兒腹瀉病的常見病因可分為兩大類,即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病因。
(一)非感染性因素
1)喂養不當:小兒喂養不當,如過多或過少,喂養時機把握不當,突然改變食物成分,過早喂澱粉類食物(如剛滿月即喂奶糕)或脂肪類食物,驟然斷奶等,都會使孩子消化道不能適應而致腹瀉。腹瀉即便停止,一般需要2周才能完全修復,飲食的量或營養的增加應循序漸進。如果家長以為大便好轉病也就好了,立即給孩子恢復正常飲食,甚至增加飲食量或營養成分,結果使腸黏膜負擔過重,引起胃腸功能再度紊亂而繼續腹瀉。
2)過敏性因素:有些嬰兒對某些食物過敏時也出現腹瀉症狀,而且可能是對有些蛋白質過敏引起的,可改用其他蛋白質飲食。
3)糖消化吸收不良:少數小兒是由於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多數是由於急性腸炎時較大面積的損傷了小腸微絨毛造成雙糖酶,尤其是乳糖酶的缺乏,導致糖類吸收不良,引起腹瀉。
2.氣候因素
春秋季節氣溫變化大,突然轉冷,小兒腹部受涼,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口渴,吃奶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而誘發消化不良性腹瀉。
3.遺傳代謝內分泌疾病和消化道畸形
某些遺傳代謝內分泌疾病(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和某些腸道畸形(如先天性巨結腸)均可有腹瀉表現。
(二)感染性因素
1.腸道外感染因素
小兒有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腎盂腎炎,皮膚感染或者是急性傳染病時,可並發腹瀉症狀。
2.腸道感染性因素
細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蟲等侵入胃腸道亦可引起腹瀉,稱為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體是病毒和細菌。
推薦閱讀:
生男生女預測表2015
用藿香正氣水敷肚臍?
退燒藥最少間隔多久吃一次
寶寶營養粥的做法
小兒遺尿偏方大全
![]() |
如何讓寶寶不再好奇小雞雞
1-2歲的小兒,在發現自己的手指和腳趾的同時,也會發現自己的生殖器部分,並會象玩弄手指和腳趾一樣玩弄它。這並不會發展成什麼壞事,但對孩子的性教育卻可由此開始了。父母在教孩子“這是耳朵,這是鼻子&rd |
![]() |
小孩肺炎吃什麼水果好
小孩肺炎吃什麼水果好?肺炎作為一種常見的肺部疾病,多發生在孩子身上,而且危險性非常大,如果治療不當很可能出現其他的並發症甚至是生命危險,因此要盡早的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還要加強日常的護理,尤其是飲食的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