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呼吸科 >> 小兒感冒 >> 半夜孩子突然發燒咋辦?

半夜孩子突然發燒咋辦?

    許多新手爸媽,第一次遭遇寶寶半夜發燒,最常見的反應就是六神無主,連夜跑急診。到了急診室,醫師為得正確診斷,建議抽血檢驗時,父母卻又心疼不已,驗嘛捨不得,不驗又不放心,怎麼做才好,真是為難!

  其實不只是家長為難,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突然發燒,對醫師而言,也是個難題。因為根據統計,這樣的嬰兒當中有15%潛藏著嚴重的細菌性感染,必須使用抗生素,並及早住院。但是新生嬰兒生理反應不同於較大的幼兒或兒童,這些高危險的寶寶,外觀及身體檢查與一般病毒感染的發燒嬰兒無法區別,必需藉助實驗室檢查較為客觀。因此美國許多教學醫院針對各年齡層的發燒嬰兒,制定出公認的診斷流程。以三個月內嬰兒為例,規定的檢查包含血液常規、尿液常規、腦脊液檢查和胸部x光片。成效如何呢?最新的醫學文獻中,有兩篇研究值得參考。

  第一篇刊登於美國小兒科醫學會雜志(1999,3月號)。該研究收集三年之內,總共422例,因發燒到急診室就醫,且年齡介於滿月到兩個月之間的嬰兒。他們都依規定完成上述檢查。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檢驗結果與最終的診斷是否符合。統計結果,大部分都是病毒感染,其檢驗報告正常,不需住院也不需抗生素治療即可痊愈。至於嚴重的細菌感染的比例為11%,疾病包括尿路感染、敗血症、腦膜炎和肺炎,這些病例也確實呈現異常的檢驗結果。研究結論肯定現行的診斷流程,足以鑒別高危險的感染嬰兒。

  乍看之下,此法似乎明確可行。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其中超過五成的嬰兒,各項檢查完全正常,醫療資源浪費不說,小寶寶又抽血又抽脊髓液,真是受罪。不禁令人質疑:“做那麼多檢查,確實有必要嗎?”另一篇研究,就討論這個問題。

  第二篇刊載於小兒感染疾病雜志(1999.3月號),該論文針對500位三種不同科別的醫師作問卷調查,統計他們對於兩個月以下的發燒嬰兒,是否遵循診斷流程做完所有檢查?此外,該問卷進一步探詢,如果醫師沒有按照流程規定,理由是什麼?這三種科別醫師為小兒科、急診科和家醫科。結果顯示,急診室醫師遵循流程的比例最高,小兒科次之,家醫科最低。醫師沒做檢查的理由,則以“太過侵襲性”為首,例如腦脊髓液檢查,其次是認為不必要或太貴。

  這篇論文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由於固定醫師的觀念在美國已經普及,所以小兒科和家醫科的醫師可以緊密追蹤病人,觀察變化,必要時才做檢驗。唯有急診醫師采輪班制,對病人既往狀況不熟悉,追蹤也不易,所以必須做較多的檢驗來診斷。

  關於寶寶半夜發燒,該如何處理?綜合以上兩篇具有公信力的研究,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如果平日即有熟悉寶寶健康狀況的醫師,不妨先暫時退燒,在上班時間再帶給那位醫師診視並追蹤較妥當,稍等幾個小時,不會延誤病情。不過,如果一時沒有可信賴的醫師,或寶寶除了發燒以外,並發痙攣、厭奶、活力不佳、呼吸急促、膚色異常等症狀,就刻不容緩,應該立即就醫。此時急診室醫師為求安全起見,可能建議做較多檢驗,家長就不要質疑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流口水的認識和護理常識

流口水幾乎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一個經歷。媽媽們是不是覺得寶寶流口水很正常呢?  你有沒有注意到多數的寶寶流口水其實是有一定規律的?千萬不要小看寶寶的口水,讓我們看看寶寶的口水在訴說什麼吧。  寶寶流口水是一種正常

預防寶寶便秘的聰明法則

寶寶便秘的原因  寶寶便秘是一種較常見的症狀,根據引起便秘的不同原因可分兩大類,一類屬功能性便秘,這類便秘較多見,經過飲食、生活作息等的調理可以痊愈。另一類則是先天性腸道畸形導致的便秘,這種便秘通過一般調理是不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