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的人發燒 會選擇用撲熱息痛退燒
“我姑娘每次發高燒,我都會給她服用撲熱息痛。”張大娘告訴記者,“可好使了呢。”
對撲熱息痛這樣推薦的鐵桿粉絲不只張大娘一個,對此,本報記者找了70個人做了抽樣調查,有效樣本為65人。其中有22人發燒後會選擇撲熱息痛為退燒藥,占34%;有39人會選擇其他退燒藥,占60%;剩余的4人會采用其他途徑來退燒,占6%。
另外,在發高燒選擇用撲熱息痛的人群中3人對撲熱息痛有稍微的過敏反應,如出現惡心、迷糊的症狀。
在這22個人當中,僅有7個人是根據醫師或者藥師的醫囑服用撲熱息痛;另外的15人只是看了說明書後服用撲熱息痛。
撲熱息痛應該怎麼吃,你知道嗎?
胃潰瘍患者不能服用撲熱息痛
如何正確服用撲熱息痛,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清晰了解的市民不足15%。
正是因為對於服用范圍不清晰,因此可以經常看到服用撲熱息痛過量或不當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記者在醫院了解到部分病例。
病例一:張猛(化名)是一名大學生,去年冬天下雪後和朋友在外面打雪仗,因為受了風寒,晚上11點在宿捨發高燒。
“當時太晚了,我們也沒有辦法把他送到醫院啊,還好我媽媽給我帶了撲熱息痛,我就給張猛吃了。”張猛的室友效力回憶,可是到凌晨2點的時候張猛的體溫還是很高,於是就又吃了一片撲熱息痛(說明書上要求每天服用三次)。
第二天早上起床後,張猛的高燒是退去了,可是身上卻起了一片片紅色的疹子。
病例二:李帆是一名34歲的白領,由於長時間的工作,沒有照顧好自己,換上了胃潰瘍。
上個月她因為受了風寒發高燒,媽媽給她拿了一片撲熱息痛服了下去,可是卻引起了嚴重的胃痛。
後來到醫院檢查才知道,胃潰瘍的患者不能服用撲熱息痛,而且李帆在服用撲熱息痛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沒有吃,空腹服用像撲熱息痛這樣的退燒藥,對胃部以及肝髒又有嚴重的損傷。
![]() |
揭秘: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現象
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文明、進步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越來越多。父母離異後,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領著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組合的家庭裡,還有的則是依附著爺爺奶奶。單親家庭的學生也為數不少,單親學生的增多,給教育工作者提 |
![]() |
兒童受體罰越多長大智商越低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體罰可能影響孩子智商。為了讓子女在管教中有所收獲,專家建議家長在教育方式上三思,不要輕易打罵。 兒童受體罰越多長大智商越低 智商有差距 美國健康生活新聞網報道,這一發現源自懲戒與家庭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