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有些孩子動不動就著涼感冒,整個冬天都病恹恹的,這既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給家長帶來負擔。引起感冒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感冒病毒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到污染的鼻腔分泌物或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而播散到空氣中的顆粒污染物而得以傳播。感冒患者通常在感染1~2天內開始表現出喉痛、鼻塞、流涕及打噴嚏,2~4天後達高峰。由於病毒的種類很多,而且十分容易發生變異。感冒症狀的時間進程隨病毒類型的不同而有別,可伴有咳嗽、後鼻道分泌物下滴、流淚、低熱、寒戰、輕度酸痛、周身不適、瞌睡及頭痛。咳嗽還會進一步導致患兒食欲減退和嘔吐等症狀。
按“縮小的成人”給兒童用藥不科學
專家表示,對兒童使用的感冒藥以前是沒有做過臨床試驗的,兒童用藥的劑量只是一個大致的、原則上的估算,是把“兒童當作縮小的成人”來確定劑量的。現在需要的是加強管理,而不是不能使用感冒藥。兒童並非縮小的成人,在新生兒、嬰幼兒、兒童的青春期,不同的發育階段其身體的構成,器官的代謝能力等隨著年齡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且其變化規律並非呈線性。因此不同年齡段正確的劑量信息對兒童給藥特別重要。兒童用感冒藥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與兒童生理特點和藥物種類及藥理作用密切相關。
兒童生理特點
小兒一般器官功能發育不全,酶系統發育不成熟,藥物代謝及排洩速度較慢,此外,嬰幼兒時期體液占體重的比例較常人大,水鹽轉換率較成人快,但對水、電解質代謝的調節功能較差,易致平衡障礙,加之小兒還無法准確描述病情等,因此,在小兒感冒用藥方面,我們要熟知上述生理特點,慎重用藥。
感冒藥的組成及藥理作用
1.解熱鎮痛藥:如乙酞氨基酚、乙酞水楊酸、雙氯酚酸鈉、布洛芬,有退熱、鎮痛作用。我國用於解熱鎮痛的非處方抗感冒藥,明確規定了用於解熱≤3天,止痛≤5天,對絕大多數患者是安全的。
2.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貝分糖漿)、氯雷他定(惠通舒),可對抗組胺,減輕微血管擴張和降低毛細管通透性,緩解流涕、流淚、打噴嚏、咽部發癢等。
3.縮血管類藥如鹽酸偽麻黃鹼、經甲哇啉,使血管收縮,鼻黏膜腫脹萎縮,減輕鼻塞,並增加鼻道的開放。
4.鎮咳祛痰藥如氫澳酸右美沙芬、愈創甘油醚,抑制延髓中樞的咳嗽中反射,提高咳嗽阈值來改善干咳。通過增加支氣管分泌以降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達到祛痰的目的。中藥制劑如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通過健脾宣肺、消積導滯的功效,既絕生痰之源,又清生痰之器,達到有效祛痰止咳的作用。
5.鋅制劑鋅能與鼻病毒上的結合點結合形成復合物,從而防止它們結合鼻咽上皮細胞,進而預防感染。
6.中草藥及制劑如金銀花、黃芩、魚腥草、板藍根、柴胡等,用其清熱解毒作用進行治療。中成藥制劑如鼻淵通竅顆粒等通過疏風清熱,宣肺通竅等作用進行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中醫認為感冒是感受風邪所致,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類,辨證施治療效可靠,如風寒感冒選用荊防顆粒,風熱感冒則選用柴銀口服液等。
感冒藥選擇的注意事項
1.專家強調,不論是兒童用藥還是成人用藥,有一個永恆的原則一定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如果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脈注射。
2.給兒童服用≥1種藥品時需要特別注意:務必保證這些藥品不具有同種活性成分。如果給兒童服用了含有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2種藥物,兒童將吸收過多的活性成分而損害健康。
3.綜合國際上發布的關於兒童使用感冒藥的安全信息,兒童感冒藥的使用應遵循以下原則:≤2歲嬰幼兒禁用;6~12歲小兒慎用;>12歲可放心使用,前提是不能隨意超劑量、超療程。
4.感冒是多為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治療是不合適的,因為用抗生素治療對於感冒症狀及臨床結局沒有任何影響,且易引起耐藥和其他不良反應。並注意濃稠變色的鼻分泌物不是抗菌治療的指征,除非症狀持續>14天而提示有繼發細菌感染,才可使用抗生素。
5.有哮喘和潰瘍病的兒童慎用阿司匹林,因易引起阿司匹林哮喘和加重潰瘍,同時警惕瑞氏綜合征的發生。
6.對咳嗽痰多的兒童要注意祛痰、化痰,慎用右美沙芬等制劑的止咳藥,可適當考慮中藥制劑。
7.<3歲的兒童因肝腎功能發育不全而應慎用乙酞氨基酚藥物制劑。
8.警惕有些藥物的過敏休克反應,如復方阿司匹林、柴胡注射液等。
![]() |
寶寶吃飯慢,家長不要催
孩子年齡小,吃飯慢是有情可原的。相反,如果孩子吃飯過快對身體健康是有危害的哦。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寶寶吃飯慢,為什麼不能催吧。 寶寶吃飯慢的原因 動作失衡:孩子眼、手不協調,能夠用筷子和湯匙,可是卻拿不穩 |
![]() |
7招預防寶寶夏季腹瀉
查找病因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 非感染性原因有:生理性腹瀉。母乳的營養成分超過寶寶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時,便會使寶寶發生腹瀉。人工喂養的寶寶,由於喂養不定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