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肝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呢?新生兒肝炎有哪些症狀呢?新生兒肝炎容易誤診為什麼病?我們來看看下面的詳細介紹: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的診斷比較困難。孕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所生嬰兒,在生後半年內有20%~50%成為HBsAg攜帶者,但多數無症狀。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以通過產道時感染嬰兒的機會遠較宮內時多。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在80例嬰兒綜合征進行尿病毒分離及部分血清IgM抗體測定中證實12例為巨細胞病毒肝炎。新疆自治區醫院在16例新生兒肝炎中,半數由尿脫落細胞找到巨細胞包涵體。由新生兒敗血症引起的黃疸,血培養可陽性。此外尚有原因不明的新生兒黃疸病例。
本病與新生兒先天性膽管閉鎖有時很難鑒別。但若把新生兒肝炎誤認為膽管閉鎖而作手術,可使病情惡化。膽道閉鎖與新生兒肝炎二者早期臨床表現及體征相近,皆表現有黃疸、肝腫大,故兩者鑒別比較困難。但是二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臨床病變發展過程,並有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前者只能通過早期外科手術,方有可能獲得膽汁引流,可望獲得生存希望;而後者則通過內科藥物治療多能獲得治愈。因此,臨床上對膽道閉鎖早期診斷並與新生兒肝炎作出鑒別,尤為重要。臨床上,需結合病史、查體、實驗室及影像學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方可作出正確判斷。
病史及體征:
1、肝炎男嬰較女嬰多,而膽道閉鎖女嬰較男嬰為多。
2、黃疸在肝炎時一般較輕,並有波動性改變,或藥物治療有明顯減輕的情況;而膽道閉鎖黃疽呈持續性加重,白陶土色糞便。
3、肝炎時肝腫大較膽道閉鎖為輕,一般很少超過右季肋下4cm;膽道閉鎖肝腫大明顯,質硬邊鈍,常伴有脾腫大。
實驗室檢查:
a.血清膽紅素動態檢測:肝炎隨治療病情發展血清膽紅素濃度曲線逐漸下降,而膽道閉鎖隨病情發展血清膽紅素濃度曲線則呈持續性升高。但當重型淤膽性肝炎時亦可表現血清膽紅素濃度曲線持續上升,此時鑒別有困難。
b.低密度血漿脂蛋白-X(Lp-X)測定:在膽道閉鎖時,膽汁在肝內淤滯,血清Lp-X則明顯升高;新生兒肝炎早期呈陰性。倘若生後1.5個月以上Lp-X仍呈陰性,可排除膽道閉鎖的可能。
c.膽酸定量測定:膽道閉鎖早期較新生兒肝炎血清中膽酸明顯增高,動態檢測更有鑒別診斷意義。
d.檢測十二指腸引流液中的膽紅素量。
影像學檢查及其他:
a.B超:首選的無創傷檢查,並可重復動態檢測觀察。在新生兒肝炎時其肝內外膽管呈正常管腔大小開放圖像。在膽道閉鎖時肝外膽道不能探出或呈線形條索狀。膽囊不顯影或呈痕跡癟小膽囊影像,肝常常增大並伴有脾腫大。
b.99mTC-IDA:閃爍法排洩試驗。在膽道閉鎖早期,肝細胞功能尚接近正常,注射放射性藥物後,連續動態觀察5分鐘後可見肝髒顯影,但以後見不到膽管顯影,24小時內皆無排人腸管的影像。而新生兒肝炎雖然肝細胞功能較差,但膽管開放,因而可見腸管內顯示放射性藥物。
c.MRCP(磁共振膽管系統水成像):其分辨率很高,對肝內膽管及其B比鄰關系的成像有助於膽道閉鎖與新生兒肝炎的鑒別。
d.腹腔鏡檢查:腹腔鏡可觀察肝髒大小、形態、顏色。若膽囊呈痕跡外觀或呈蒼白癟小,多確診為膽道閉鎖。
e.肝穿刺病理組織學檢查:對膽道閉鎖的早期鑒別診斷有一定意義。新生兒肝炎時,以肝實質細胞病變為主,肝小葉結構排列不整,肝細胞壞死,巨細胞性變和門脈炎症;膽道閉鎖則表現膽小管明顯增生和膽汁栓塞,以門脈區域纖維化為主。
![]() |
中醫治小兒泌尿系統結石效佳
中醫治療小兒泌尿系統結石時,在對症下藥治療患兒結石的過程中,主要把結石分為輕證和重證。 輕證主要指b超檢查發現結石,無其他伴隨症狀,舌淡紅,苔薄膩,脈滑,指紋紫。治療時宜利尿排石,選用的方藥為三金湯加減,主要 |
![]() |
兒童意外傷害的一些簡單處理
暑假來臨,兒童意外傷害事故增多,發生意外後需要采取正確的緊急處理措施。? 出現燙傷,立即用冷水沖洗 隨著中小學校期末考試的結束,學生們自由活動的時間也多了,兒童意外傷害高峰也將隨之而來。昨天,在省人民醫院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