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急的會突發高燒、咳嗽、嘔吐、有痰、喘憋、呼吸困難、嘴唇青紫、鼻翼扇動等;有的還表現出腹瀉、腹脹、煩躁不安、嗜睡等症狀。嚴重的患者會因心功能不全而死亡,所以應及時送醫搶救。在發展中國家,本病為小兒常見病之一。
一、病因
在我國主要病原為病毒,其次為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等。當病原確定時,又分別稱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肺炎等。由於小兒呼吸道解剖生理特點所決定,絕大多數小兒(嬰幼兒、學齡前期兒童)患的是支氣管肺炎。全年均可發病,但以秋末及冬季發病達高峰。
二、症狀
起病急,在上感後數月內發病,兩肺均有炎症存在。咳嗽是肺炎患兒主要症狀,開始是一聲聲干咳,後期咳嗽伴喉中痰響。
發熱:不同年齡,不同病原體所致肺炎發熱的程度,熱型不同。可有弛張熱,(一日之內體溫波動在攝氏2-3度之間);也可以有稽留熱。(體溫持續停留在高體溫不下降)。一些小兒肺炎時可以不發熱,甚至體溫不升(重度營養不良患兒、硬腫症伴有肺炎的新生兒)。
氣促:表現為呼吸頻率加快,鼻翼扇動、口唇青紫、三凹征(吸氣時胸骨上,肋緣下部及肋間肌間凹陷)。極重症可有呼吸節律不整、呼吸衰竭,最後呼吸停止。
肺炎病兒不僅有上述表現,還可以有胃腸道症狀,如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腹脹等,也可以出現煩躁、精神萎靡;重者甚至抽瘋昏迷。如果請醫生查體,可發現肺部有較多中小水泡者及干性羅音。重症肺炎可以出現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的病變,心力衰竭就是最常見的合並症。
胸透、胸片檢查:可發現肺野有不同程度的病變。
三、護理
1、注意病兒的休息,給病兒
創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
2、給病兒多喝水,飲食上少食多餐,吃些有營養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嗆奶的病兒,可在奶中加嬰兒米粉或糕干粉,使奶變稠,病兒吃這樣的奶,可減少嗆奶。每吃一會兒奶,應將奶頭拔出讓病兒休息一下再喂,或用小勺慢慢喂入。1歲以上的病兒,應吃粥、面片、蛋羹等易消化、富有營養食物。病兒食欲不好,母奶及湯水進的就少,加之發燒和氣喘,均增加身體水分的消耗,所以應當注意勤喂水,補充不足。
3、保持衣、被的清潔和干燥。注意穿衣蓋被均不宜太厚,過熱反而會使病兒煩躁而誘發氣喘,加重呼吸困難。
4、居室要保持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開窗時要注意關門,避免對流風。室溫最好維持在18~22℃,保持適當濕度,以防干燥空氣吸入氣管,痰液不容易咳出。冬天可使用超聲加濕器或在暖氣上放水槽、濕布等,也可在火爐上放一水壺,將蓋打開,讓水汽蒸發。
5、安靜時可平臥,如有氣喘,可將病兒抱起或用枕頭等物將背墊高呈半躺半坐位,經常變換體位,可增加肺通氣,減少肺瘀血,促進痰液排出。
6、高燒時,按醫生要求服用退燒藥,如體溫在38.5℃以上,每4~6小時服一次,服退燒藥後要給病兒多喝水,以助出汗退熱。還可采用物理降溫法,如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額等,對營養不良、體弱的病兒,不宜服退燒藥或酒精擦浴,可用溫水擦浴降溫,或中藥清熱,如小兒牛黃散、紫雪散等。
7、在家服藥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發現病兒煩躁不安、面色發灰、喘憋出汗、口周青紫、脈搏明顯加快,應立即送醫院就診,切勿延誤了心髒功能受損害的治療時機。如果得病已近兩周,雖經治療,仍發燒,病兒呼氣時發出吭吭聲,不能平臥,年齡較大的病兒會說胸痛,這時可能合並膿胸,需趕快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8、肺炎痊愈後,也不要掉以輕心,特別要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否則易反復感染。注意加強鍛煉,可根據年齡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如果孩子成夭居住在門窗緊閉的居室內,對外界空氣適應能力就差。到戶外活動時,注意適當增加衣服。社會上感冒流行時,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家裡有人患感冒時,不要與孩子接觸。
四、預防
肺炎的家庭預防,主要是要讓小兒堅持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同時注意氣候的變化,隨時給小兒增減衣服,防止傷風感冒。合理喂養,防止營養不良。教育小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讓嬰幼兒多曬太陽。不斷地增強嬰幼兒的抗病能力是預防本病的關鍵,補充活性免疫球蛋白是明智選擇。
![]() |
小孩的頭睡扁了怎麼辦?
臨床上常有一些家長帶著他們睡扁了頭的小孩子,問醫生如何糾正小孩子的扁頭。這是不少家長關心的問題。 嬰兒時期顱骨質地柔軟而富有彈性,容易變形。 另外,嬰兒生長發育迅速,尤其是大腦發育較快,頭部重量相對較重。嬰 |
![]() |
寶寶腹瀉食療來治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症狀,選擇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荠菜湯:取鮮荠菜30克,加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