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處方(一)
【辨證】內熱痰滯,肺胃不清。
【治法】清宣通化,止嗽定喘。
【方名】麻石葶蒌飲。
【組成】麻黃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0克,蘇子6克,蘇葉5克,浙貝母9克,萊菔子10克,半夏6克,焦雞內金10克,六一散12克。
【出處】瞿文樓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外感風溫內襲而致。
【治法】降氣平喘,化痰除脹。
【方名】葶苈五子湯。
【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萊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紅6克,炙蘇子4.5克,川貝母4.5克,大棗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以上為1歲小兒用量。
【出處】孫一民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外感風邪,內蘊痰濁,肺氣閉塞。
![]() |
兒童常挨打 智商將受影響
今時今日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雖然文明了,但基於社會及工作壓力大,虐兒的新聞仍然屢聽不少。說「虐兒」可能嚴重了,但不少父母仍然會對孩子施行體罰。美國有研究指出,兒童經常捱打會影響智商,且看研查結果如何解說: |
![]() |
媽媽愛攀比孩子易厭學
如今在一些美國高中有了一個新的流行詞匯:“中國媽媽”,這一稱呼專門被用來指那些愛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攀比、愛包辦的家長。專家指出,雖然這種說法有妖魔化中國媽媽形象的傾向,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