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間添加輔食最科學?添加輔食的方法有哪些?添加技巧你知道嗎?
兒童健康和早期發展的基礎是營養,早期營養投入決定生命後期的質量和健康水平,早期喂養不當造成的損失後期難以彌補。
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
孩子出生後6個月內主張純母乳喂養,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2歲以上,但是要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
宮紅梅解釋,嬰兒開始添加輔食的關鍵年齡是6個月,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嬰兒口腔的神經和肌肉發育趨向成熟,能較好地控制舌的運動,開始咀嚼活動和長出牙齒,腸道消化酶分泌增加,有較好的消化能力,喜歡新的口感和味道。
看到食物頭向前靠、流口水是需要輔食的特征
嬰兒怎樣的表現需要添加輔食呢?
宮紅梅表示,當嬰兒體重達到6.5~7公斤,坐姿正確時能抬起頭。
而且伸出反射消失。伸出反射指將非液體物品放到嘴前時,嬰兒張嘴並將舌頭向上向前伸出。
另外,嬰兒看到碗裡的食物時,頭向前靠,流口水,甚至張開嘴巴,表明嬰兒對半固體食物感興趣,同時在兩次喂奶之間頻繁啼哭,說明單純的喂奶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還有一點,嬰兒體重增長不良。
家長們要細心觀察孩子們的狀態,及時根據孩子們的情況決定是否應該添加輔食。
年齡不同添加輔食的方法也不同
宮紅梅提醒,孩子們年齡不同,添加輔食的質地、次數、方式也不同。
■滿6個月
食物質地:泥糊狀食物(鐵強化米粉)
喂養次數:每天1-2次
每餐的量:2~3勺(10毫升/勺)最好使用量具
■7~9個月
食物質地:稠粥、泥糊狀的食物
喂養次數:每天2~3次
每餐的量:每餐逐漸增加到1/2碗(250毫升/碗)最好使用量具
技巧:一次只引入一種新食物,並持續喂幾天。嬰兒能學著適應新食物的味道、香味和質地,而且更容易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可以給出牙的嬰兒提供適於咀嚼的食物。
■8~10個月
8~10個月的嬰兒可以嘗試吃丁塊狀的食物,以鍛煉咀嚼能力。如果嬰兒沒有機會學習如何咀嚼,日後他們可能只會吃質感細膩的食物,難以接受其他食物。確保提供給嬰兒的食物柔軟、易於吞咽,以免噎住。
■10~12個月
食物質地:切得很碎的食物,以及兒童能用手抓的食物
喂養次數:每天3次
每餐的量:每餐2/3碗
食物質地:嬰兒的食物可以切成小塊、搗碎或切成薄片。嬰兒已經逐漸習慣了全家飯菜中的大部分食物。
經過更多的指導和訓練,嬰兒已經准備好與其他的家庭成員一起進餐,注意在添加任何調味料前先盛出嬰兒吃的部分。
溫馨提醒:
家長們要對孩子饑餓的提示和信號要敏感,幫助孩子進食,緩慢和耐心地喂食,鼓勵進食,但不強迫,喂食時和孩子說話,並有眼神接觸。
同時,可根據嬰兒體重增長速率衡量營養狀況,強調按需喂養,避免過度喂養。如果孩子體重增長不足,則需要根據期望的年齡體重,增加喂養次數,或增加每次奶量。
![]() |
有一種病叫“不想上學”
已經開學一段時間了,孩子最近新增了一個病種——不想開學綜合征。症狀為情緒低落,動不動就發脾氣,頭疼不想寫作業。也有同學戲稱,9月2日全中國將同步上映一部“災難”片 |
![]() |
無糖的輔食更有利於兒童健康
含糖高的食物對嬰幼兒的危害很大 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大量的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很多食物中,就是我們說的天然糖。寶寶除了每天攝入天然糖之外,很多的糖還是來自食物中的白砂糖。很多年輕的父母認為,在我們輔食當中添加蔗糖 |